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国网建成全球最大车联网 5股或再接再厉
(原标题:国网建成全球最大车联网 充电桩投资持续增长)
国网建成全球最大车联网 充电桩投资持续增长
国家电网20日表示,其下属车联网平台已与17家充电运营商互联互通,实现了全国绝大部分充电桩的统一接入和统一支付。到2020年,国网计划建成充电桩12万个,智慧车联网平台接入公共桩80万个。不久前国网公布了今年第二批充电设备招标文件,设备数量较第一批增逾1.5倍。考虑到目前我国电动车配套的充电桩比例远低于合理标准,今后几年充电设备投资高增长值得期待。
索菱股份:收购航盛实业,快速拓展商用车前装市场
索菱股份 002766
研究机构:国金证券 分析师:钱路丰 撰写日期:2017-08-17
事件
2017年8月11日,公司以自有资金1.425亿元向航盛电子收购航盛实业95%股权,航盛电子承诺航盛实业2017年度净利润不低于1600万元,交易完成后航盛实业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点评
航盛实业是国内商用车前装车载电子市场中的领军企业。航盛已经形成了汽车影音电子系统、安全系统、控制系统、信息服务平台4大产品体系。航盛的客户主要是客车和货车这一类商用车整车厂(而索菱的客户主要是乘用车整车厂),目前航盛在商用车前装市场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了20%~30%。
航盛实业曾经是国内客车整车厂龙头--宇通旗下控股公司,航盛与原大股东“关系匪浅”,有助于巩固公司在商用车前装市场的占有率:航盛实业前身是一家专为宇通客车前装配套的零部件企业,由宇通创投和任戈亮共同出资成立。目前来自宇通客车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40%,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户。
2017年4月1日,交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正式实施,《技术条件》强制要求国内新生产的营运客车装备视频监控、胎压监测、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等辅助驾驶系统(ADAS),并做了相应的时间安排。因此公司在2017年10月这第一个时间节点将迎来视频监控需求的放量,在第二个时间节点2018年4月将迎来胎压监测和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需求放量。综上,由于政策的驱动,将明显增厚航盛2017年和2018年及未来几年的业绩。
索菱将借助航盛在商用车前装市场强大的渠道优势,航盛将借助索菱在乘用车车载电子领域领先的研发实力补充自身技术短板及丰富产品线,双方业务协同将在商用车前装市场形成卡位优势。此次,公司还以500万元增资自行科技,进一步增强索菱在ADAS领域的技术实力,丰富了ADAS产品线。航盛和索菱“强强联合”之后,有望在政策出台所带来的商用车ADAS需求放量之际,收获更多订单,提升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基于公司前装业务的持续推进,以及“横向”不断丰富产品线(主要是智能驾驶舱及ADAS)+“纵向”进行客户升级(主要是乘用车进军高端车型以及 此次收购航盛进军商业车前装市场)的前瞻性战略布局,我们预计2017-2019年公司EPS分别为0.38元、0.52元、0.70元,并给予公司的43/31/24倍估值,继续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商誉减值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捷顺科技(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盘中直播 独家诊股)
捷顺科技:智能停车场数量快速提升
捷顺科技 002609
研究机构:东北证券 分析师:王建伟
事件:
公司于4月26日发布年报: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7.84 亿元,同比增长 20.40%;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净利润1.82 亿元,同比增长26.22%;公司发布2017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 亿元,同比增长18.72%;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净利润886万元,同比增长42.16%。
点评: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新品推出助力高增长。2016年公司业绩实现高增长,一方面受益于前期推出的C系列H系列智能停车场系统、速通I/II型智能停车场系统、智能高清识别一体机等新产品,收到良好的市场反馈。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司进一步扩大高端商业覆盖,全年共签订高端智慧商业项目123个,涉及车位数超7.3万个,有力地支撑了公司的业绩增长。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停车市场未来潜力更大,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未来将受益更多。
B2B2C推广策略拓宽客户群,软件平台类产品成业务另一增长点。公司的平台推广采取助力物业公司的B2B2C的策略,从B端客户(物业公司)入手,通过助力B端提高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帮助B端客户发展更多C端用户。同时在主营业务之外,公司积极发展软件平台类产品,目前已具备自建生态环境和对外云服务的能力;发展了以捷顺通为主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智慧停车线上支付日交易量突破1万笔)和移动端应用产品(移动端用户超30万),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另一增长点。
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完整产业链闭环优势凸显。公司一直在构建由“智能终端设备-智能管理平台-支付系统-移动应用”组成的完整产品闭环,并且报告期内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9.8亿用于《智慧停车及智慧社区运营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此次定增促使公司从传统的“硬件”销售业务向“智能硬件+平台软件+运营服务”的综合业务转变,能够以更低的管理协调成本获得更大的平台价值和更强的用户粘性。
估值与财务预测:预计公司2017-2019营业收入为9.70、11.75、14.24 亿元,净利润2.21、2.46、2.99亿元,EPS分别为0.33、0.37、0.45元。
风险提示:公司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四维图新(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盘中直播 独家诊股)
四维图新:“车联网+自动驾驶”产业链布局持续完善
四维图新 002405
研究机构:平安证券 分析师:张冰
投资要点
事项:
公司公告2016年年报,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5.85亿元,同比增长5.26%;实现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20.29%,EPS为0.12元。2016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0.37元(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平安观点:全年业绩稳健增长,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公司2016年年报,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5.85亿元,同比增长5.26%;实现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20.29%。公司2016年全年业绩稳健增长,主营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导航业务因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收入与2015年基本持平;车联网、企服及行业应用业务稳步增长,收入分别比2015年增长11.90%和10.43%;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业务增速较快,收入比2015年增长21.14%。在毛利率方面,公司2016年毛利率为76.85%,相比2015年基本持平;在期间费用率方面,公司2016年期间费用率为69.61%,相比2015年小幅提高1.36个百分点。
杰发科技收购完成,车联网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公司通过资本合作、战略协同等方式积极完善车联网产业链。公司以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方式收购杰发科技,产业链布局向车载芯片领域延伸。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于2017年1月收到证监会批复,于2017年3月2日完成杰发科技100%股权的过户手续及相关工商登记。杰发科技2016-2018年的承诺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2.28亿元和3.03亿元,杰发科技承诺净利润的达成将显著增厚公司业绩。我们认为,杰发科技收购完成,有利于公司形成在国内最完整的车联网产业链布局。此外,公司在乘用车联网和商用车联网方面取得突破,逐步落实产业链上下游及软硬件一体化整合战略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型车联网战略。长城、北汽、东风、福田、一汽、上汽等项目陆续量产;与江淮、大运等前装车厂建立合作关系,逐步扩大商用车前装渠道;与安吉物流等行业用户合作探索“互联网+”产品/服务形式及商业模式创新。
开展多方合作,深化布局自动驾驶:自动驾驶领域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司与多方开展战略合作,进一步发挥公司在ADAS地图、高精度地图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推动商用进程。2016年7月,公司与伟世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入拓展自动驾驶技术领域。2016年8月,公司与蔚来汽车等互联网汽车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行商用合作。2016年12月,公司与与长城汽车签署自动驾驶项目合作协议,深化在车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智能驾驶算法、环境感知算法等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方面的布局,加速自动驾驶技术商用进程。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图新投资(香港)科技有限公司与腾讯及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共同在荷兰设立SIWAY公司,并通过SIWAY收购HERE10%股权,公司拟与HERE在中国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开展密切协作,推进自动驾驶领域研发及车联网与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我们认为,公司将继续发挥在自动驾驶领域积累的先发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司的2016年年报,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的EPS分别为0.30元(原预测值为0.18元)、0.39元(原预测值为0.23元)、0.50元,对应4月28日收盘价的PE分别约为63.8、49.9、38.9倍。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数字地图提供商,连续十多年领先中国前装车载导航市场。公司借助自身在数字地图领域的领先优势,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深入布局。在车联网领域,通过并购整合,逐步完善产业链,未来发展可期;在自动驾驶领域,公司抢占行业先机,积极深化布局,在高精度地图领域取得领先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我们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导航电子地图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车联网业务拓展不达预期;自动驾驶业务拓展不达预期。
比亚迪(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盘中直播 独家诊股)
比亚迪:新能源车销售持续回暖,符合预期,云轨业务发展空间广阔
比亚迪 002594
研究机构:群益证券(香港) 分析师:姜以宁
公司5 月销售情况:公司5 月实现销售汽车30352 辆,YoY-21.8%,MOM-1.35%;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9140 辆,YOY-4.87%、MOM+42.4%,公司5 月销售情况符合预期。累计来看,公司1-5 月共实现销售汽车15.2万辆,销售新能源车2.48 万辆,YOY 分别为-14.9%和-30.8%。
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回暖:年初受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重审(部分车型上目录的时间延迟)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退坡20%影响,公司2017Q1新能源汽车销售陷入低谷。5 月新能源车销量环比大幅提升,同比增速下滑幅度较4 月收窄13.7 个百分点,YOY-4.9%,主要由于公司4 月推出的插电混合动力SUV 新车宋DM 产销开始放量,销售2068 辆,产销比达98%,目前仍处产能爬坡阶段,预计6 月产销将达4000 辆,7 月达6000辆,未来将成为公司新能源车销售增长的新动力。公司5 月纯电动乘用车销售4858 辆,MOM+15%,插电混合乘用车销售4009 辆,MOM+95%,新能源客车373 辆,MOM+70%。我们预计随着新能源车地方补贴政策落地和新车型的产销放量,公司下半年新能源车销售有望恢复正增长,市场份额仍将维持行业领先。
双积分制利好新能源车:6 月13 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新能源车积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示积分制将在2018 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在乘用车企业间自由交易,2018-2020 年度,除年度生产或者进口量少于2000 辆的小规模企业可享受上述优惠政策之外,其它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均需按照8%、10%、12%的要求执行,公司2016 年新能源车销量与全部汽车销售占比超过20%,远高于此标准,未来必将在双积分交易制政策中受益。
云轨业务市场空间广阔:公司耗时5 年研发的跨座式单轨“云轨”产品,已与超过10 个城市签约订单,其中汕头、广安、银川等地的云轨已经开建,部分线路或将于年底竣工通车。云轨作为新生代的产品,其性价比大幅优于地铁,市场空间广阔,目前国内有超百个城市计划建设轨道交通,云轨单价约为2-3 亿/公里,未来将催生万亿级的市场规模。比亚迪云轨进入市场较早,技术领先,兼具建设周期短、费用低、安全性高及能耗较低等多重优势。公司将借此进军万亿级轨道交通领域,有望再造一个比亚迪。
盈利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8 年净利润将达到53 亿元和69 亿元,YOY+4.6%和+30%,EPS 分别为1.94 元和2.52 元,A 股按当价格计算,对应PE 为26 倍和20 倍。目前A 股估值合理,未来增长空间广阔,我们维持对A 股“买入”的投资建议。
国机汽车(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盘中直播 独家诊股)
国机汽车2017年半年报点评:业绩超越市场预期,战略转型积极推进
国机汽车 600335
研究机构:东吴证券 分析师:高登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5.0亿元(同比+18.7%),增速显著回升,超越市场预期。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55.8亿元(-2.8%),归母净利润5.0亿元(+18.7%);2017Q2实现归母净利润3.4亿元(+42.3%),扭转Q1下滑趋势(-12.1%)。主要原因在于:1)行业回暖+服务模式创新,主营业务收入攀升。2)毛利率有所上升,2017Q2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明显,较Q1上升1.5pct至5.7%。3)各项新业务进展情况良好,零售业务贡献净利润约0.5亿,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
受益行业回暖+巩固开拓原有品牌和新客户,主营业务开启上升通道。1)进口车市场回暖迹象明显,供需双降局面扭转,库存深度回到合理水平。根据中国进口汽车数据库,2017年上半年汽车进口58.0万辆(+21.2%),经销商交付客户进口车(AAK)销量 43.9 万辆(Q1+0.9%,Q2+7.9%)。2)公司凭借进口车贸易服务领域多年的经验优势,积极开拓新客户(获得阿斯顿马丁的批售和港口业务),巩固原有客户(福特新增8款车型,中标捷豹路虎三年物流服务项目以及续签特斯拉港口合同),并在主营业务方面开拓创新,打通贸易服务全产业链条。
科工金贸一体化战略指导下,各项新业务进展良好,收入结构不断优化。1) 工: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切入制造业领域。公司新能源子公司国机智骏5月在江西赣州开工,团队成员陆续到位,欧洲研发中心紧锣密鼓筹建中,力争通过3-5年实现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产能,最终达到年产3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2)金:汽车金融租赁规模快速扩张。今年上半年公司旗下融资租赁子公司汇益融资共计完成19笔业务,投放约20亿金额。3)贸:维持贸易龙头地位,服务模式推陈出新,“总对总”平行进口业务获得客户认可,福特项目顺利进行中。
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布局汽车全产业链。公司紧抓行业发展机遇,加快外延扩张步伐。公司未来将继续通过重组、并购、投资等方式,积极寻找零售服务、零部件和新能源等业务的股权投资,扩充上市公司的增量资产和业务,从内生和外延两个方面推动公司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科工金贸协同效应。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7/18/19年EPS分别为0.82/0.97/1.11元(2016年为0.6元)。当前股价10.96元,分别对应2017/18/19年13/11/10倍PE。由于进口车市场回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迎来上升通道,转型目标和思路明确,科工贸金一体化将带来协同效应,公司收入和利润有望持续增长。我们认为公司合理估值为2017年20倍PE,维持“买入”评级,对应目标价17元。
风险提示:1)进口汽车销量回升幅度低于预期,库存压力持续上升。2)新能源汽车制造进展不顺利。3)新业务开展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