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初生之犊雄安 如何绘好智慧城市蓝图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一张白纸,可以说是对当前雄安新区现状的概括。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海归创业学院导师、东南亚和南亚分会副秘书长兼秘书长王金宝提到,“新区可以以全新的方式设计、规划建设,这不同于以往先建城市再将智慧城市的理念加进去的做法。”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毛鸿钧专注于环境治理,他说:“中国以前没有以环境保护为导向建设城市的经验,这次雄安新区建设将绿色提到新的高度,所以参与其中一定会有机遇,但同样也是巨大的挑战。”
初生之犊雄安 如何绘好智慧城市蓝图
如何打造一座有情怀、有温度的智慧新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金砖国家智慧城市峰会中方代表徐振强建议,雄安应着眼于打造小时间间距人居活动圈,用系统性理论深刻把握人口、城镇化和宏观经济相匹配的城市新形态,协同推进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
前景展望:用小间距人居活动圈克服“大城市病”
问:绿色智慧城市包含的领域很宽泛,有些似乎离我们还很远。您能否展望一下,雄安新区将建设的智慧城市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徐振强:在雄安建设绿色智慧新城,符合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这不仅要努力实现新区自身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的绿色、智慧,更要尝试由新智慧城市理论牵引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雄安新区智慧新城应构建基于产城融合的空间生态自组织与协同经济和社会模式,既要努力去求解智慧城市总体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为整个行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比如在核心区,因地制宜考虑全面打造低碳、零碳和产能城市,缓解雾霾等环境问题,利用分布式等逐步实现区域内部能源输入和输出的绿色智慧平衡;打造绿色智慧建筑,充分应用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强制性提高重点区域中水回用比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与要素组织,坚持组团式发展,小街区尺度、混合功能和出行可达等,打造如一刻钟时间间距的精细化幸福人居活动圈,以此促进雄安承载的人口能够在各自功能组团有幸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应考虑实现强可运营(市场化)、强可感知(市民化)、强广泛参与(社会化)和强创新(能扩散),为我国900多座新城提供崭新的模式借鉴。
问:一刻钟生活圈还容易实现,要实现一刻钟的生活、工作圈是否太难了?您觉得未来雄安城市应当如何布局?
徐振强:大城市病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市民生活和工作场所总体上高度分离,导致通勤时间总体过长。在新城规划中要有兼顾理想与现实,打造小时间间距的活动圈,如15分钟,在上海等城市的中长期规划中已经在考虑并在逐步实现。
在雄安打造一刻钟活动圈,可以做个初步的估算:按照轨道交通平均1站间距1公里需两分钟的车程计算,15分钟可行驶约7站,即7公里路程。将7×7公里作为网格,也就是49平方公里。雄安新区起步区100平方公里,粗略估算2个交通组团总体可实现基本覆盖。
实际规划会考虑更多主客观因素,但思维是相通的,并基于智慧城市技术维度的应用,如人口、空间、产业大数据、VR/ AR和决策支持等,无疑有助于促进小时间间距、精细化幸福人居活动圈的实现。
问:雄安新区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伴随区域面积和人口规模的改变,智慧城市建设如何与之适应呢?
徐振强:建议构建推进智慧雄安建设的长效机制,深刻把握人口、城镇化和宏观经济相匹配的城市新形态。从建设用地节约和城市实践出发,雄安新区远期将承载200万~250万人,因此,应从人口科学合理流动和综合承载力精准合理安排等角度,将智慧城市建设贯穿到战略研究、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过程。
建设途径:用“小跨界”代替“外科手术”式大动作
问:按照您所展望的前景,雄安智慧城市建设从哪些方面着手,实现途径是怎么样的?
徐振强:首先要强化战略定位,不能沿袭常规的智慧城市设计,必须坚持从理论、策略、战略、规划、设计、计划、实施和项目的路径开展工作,切忌用项目整合来代替战略规划,务必站在决策者和市民切身诉求的高度、立场来考虑智慧城市,在充分把握智慧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来考虑如何为雄安提供独特的支撑与服务。
其次应切实考虑雄安新区设立的主要动因是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支撑并服务于这些动因,才可能让智慧雄安建设形成特色、体现高度、饱含亮点和回应城市治理。
规划之初就要考虑用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方法精准识别、确定和估算非首都功能,以及雄安在京津冀协同中扮演何种角色、如何扮演,要精准预判当地资源环境可承载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和新区生态脆弱性等。最后才是智慧城市项目落地,策略上建议“庖丁解牛”的小跨界,而不是“外科手术”式的大动作。
问:智慧市政管理、智慧交通、海绵城市等算是智慧城市的范围,对目前的雄安来说哪个领域应先着手?
徐振强:从重要性出发,市政、交通和城市水生态等应根据节奏展开。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优先考虑建立人口、功能、产业和规划建设的统筹机制,精准协同功能疏解、产业导入和规划支撑的关系,并以此构建相应的新型智慧运营平台。
新型智慧运营平台可基于海量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构建城市模型,对编制的规划进行情景分析和预评估,使规划趋近科学理想化。最后才是具体的项目落地。根据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要求,很难像京沪一样建设超大城市,人口流动应考虑有序、有效,充分进行引导,产业也需坚持这一思维,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背景下考虑产业规划。
问:国内有超400个城市在搞智慧城市试点。在雄安新区这张白纸上建智慧城市和其他城市相比会有不同吗?
徐振强:绝大多数创建中的智慧城市缺乏系统论思维,对于城市空间组织、治理结构、产业组织、管理科学和需求应用的深耕还不足。
要将智慧城市作为专章或专题,纳入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从城市经济角度出发将其作为开发模式应用到城市重点地区的规划建设之中,强调智慧城市的经济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