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程大章:绿色智能建筑工程的探索
所以我们讲孤立的绿色建筑受到技术、管理与经济的制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中国,需要从绿色建筑城区的角度来审视建设行为。并不是靠建筑自己本体能解决这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通讯与网络,使得增强人际交往,同时减少出行的能耗,用不着打车,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就是节能减耗。我们知道建设部在6月1日发布了关于机关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监测系统的技术保障和规定,以后凡是大于2万平方米的建筑,以及政府的办公楼,都必须进行能源监测。另外,我们可再生能源的运行控制和管理采用优化控制、并网控制及谐波控制。中水与污水的处理回用,需要实现自动控制,在恶劣与复杂的工作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使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降低到最小。信息化与智能化是绿色城市的保障。在这样的前提下,大规模城市化的进程在中国还将继续推进,而我们智能化系统,我们的绿色建筑,在这样的建设中,还想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
[导读]
专家介绍:
世博局信息部副部长,同济大学程大章(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世博园区里消耗大量的资源,对消耗资源的设施怎么样进行全面的管理与优化控制?我们在这里的临时场馆所提供的冷源,用空调来提供。我们要以信息、通讯与可视化的措施来保障服务。我们要利用这种高技术的手段,来最大限度减少无谓的人、车辆和物资的流动。同时在世博园区里有很多参观者、参展者,很多国家也很辛苦,花了几千万美金,来了几十个人,在这段时间里面要把他们想要展示的东西展示出来,他们很辛苦。我们怎么样为他们服务好?怎么样为到园区来的参观者服务好?我们能有什么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包括我们的手机导航,包括我们的公共信息发布系统,包括我们的交互式触摸屏。同时我们还对世博园区大概近二百个场馆,还有一百多个各种各样的辅助设施、配套设施,我们要对世博园区所有场馆的安防、消防、广播、信息发布系统,进行有效、集中的管理和控制。在5.28平方公里里,散布了很多的系统,大家可以选不同的系统,但是最后要实现世博园区的统一管理,这个工作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都在想要对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事情。我们现在还很难说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案,因此就需要各行各业,包括我们专业的各个企业、各个单位,大家一起来参与世博、帮助世博,把我们2010年的世博会办得更好。
下面我想谈第一个问题,绿色城市是绿色建筑的必然趋势。现在我们大家在很多的场合,都可以看到提出绿色建筑、样板建筑,一个建筑里面把所有节能环保的设备都放进去了,号称零排放、零能耗。像这样的一种亮点工程,包括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等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像这样一个单独的所谓亮点工程,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可以做什么?只是作为科普教育,做做科学实验而已。为什么说这很难有实际应用于工程推广的价值?因为没有办法进行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很多节能环保的设备,比如说太阳能发电装备,比如说污水处理设备。一幢建筑物里要形成这么复杂的系统,实际上如果运行维护的保障体制没有,更加没有办法进行合理的投入产出分析。现在很多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等,要在一幢建筑物里做这些工作的话,实际上成本是无法承受的。因此,我们说节能环保关键技术的价值要实现,需要专业化、节约化,需要规模化,才能进行经济的可行性。现在的项目,大家也遇到多了,太阳能发电能收回成本吗?不能收回成本。在它生命周期发电的价值,和你所投入的价值、维护的价值来说,真的要靠能够回收的话,有人算算要八十几年,有的算要一百多年。但是从制造太阳能发电系统所消耗的能量和系统所能发出的能量,是不是发出的能量大于制造能量?现在很多研究的结论是制造所需要的能耗,大于生命周期提供的能量。所以很多事情并不是说上面放几个太阳能电池,就绿色了,就节能了,并不是这么回事。
实际上我们现在也还面临很多挑战,现在世博园区是以绿色的城区作为我们建设的考虑,但是每天不要说八十万人,每天四十万人跑到世博园区里面来,安检是不能带水的,要进来买水,一人两瓶水,一天就是八十万瓶水,喝完八十万个空瓶要扔掉,还要吃东西、吐骨头。因此在建设举办期间,园区的生态环境怎么办?世博会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我们一直不断在考虑到会后使用的问题。世博园区里的资源,水电气,包括无线电频率都是资源。在窄小的区域里,有无数无线电应用的话,若是大家都在应用,结果大家都不能应用。很多的组织和国家都要把无线的设施拿出来,因此无线电就要进行全面的管理,无线电的频率是个资源,我们首先要保障公共资源。所以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由千家网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12月3-4日在上海隆重举行。峰会上,世博局信息部副部长、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在大会上作了精彩主题演讲。以下为文字整理:
程大章: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来参加我们2008年第九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我想今天和大家讨论一些关于绿色建筑的问题。实际上大家也知道,单纯强调绿色建筑,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很多了,更多的强调绿色智能的建筑。我想在这里和大家讨论一些问题,第一,绿色城市是绿色建筑的必然趋势。第二,想介绍一下上海2010年世博会对于绿色城市的一些探索,其中也包括一些智能化系统的建设。第三,想向大家汇报一下,也想和大家一起来求得一些答案,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挑战,能够有怎么样的一些解决方案。
这几年,大家知道在我们的建设系统,新建的建筑都非常强调节能、强调环境保护、强调生态。把这些东西罗列起来了以后,现在就生成了绿色建筑,而绿色建筑有关的一些工作,在建设系统推进的力度比较大。除此以外,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不仅仅是建设系统,每年在我们国家召开的绿色建筑与节能的国际会议,以前是由市部委、建设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这几个部门来推进这件事。从08年的3月份开始,中国财政部也参与这个会议。我们国家有五部委联合举行的这样一个技术性会议,是以往所没有。因此在这方面,我们中国政府这些年来在绿色建筑领域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工程界、我们的房地产业的建设行为,正在从生态意识走向生态尽责。生态意识,大家都可以有,但是要对生态尽责的话,要付出代价,不仅仅是意识而已。因此从这点来看,我们中国可持续发展处于一个新的重大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