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车联网尚未爆发,这家公司已经日入12万元

2017-05-05 12:57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柏木由纪的工口姿势 牛莉老公 宋江的故事 牛莉的老公 leemz2002 凯登克劳斯 黑嘴新浪博客 牛莉个人资料

  虽然2015年底至今资本寒冬之语声浪日高,但车联网行业却仍迎来了一波投资高潮,且涉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巨头云集的车联网市场,创业公司的机会在于那些碎片化的细分市场。对它们而言,最大的挑战或许不是来自巨头,而在于车联网市场到底何时爆发??赵俊/文

  移动互联网时代座次已定,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成为下一个争抢的入口。汽车系统需求量的稳健、通信网络的发展和相关技术标准落地在即以及高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属性使得车联网成为物联网最具价值的细分行业,有望率先爆发。

  招商证券指出,车联网是整个物联网应用中对于流量需求和附加值最高的细分行业,车联网用户具有高ARPU值属性,占据流量入口的运营商将充分受益,随着市场发展,车联网产业链将由硬件向应用逐步传导,未来将在多个应用领域催生巨大价值。据其预测,到202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可达2.5亿辆,车联网渗透率可达到20%,按照平均每辆车5000元的花费(包括硬件、电信运营和相关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产业链各环节同步启动

  车联网产业链包括汽车端、网络端和运营端(附图)。汽车端指车端的传感器、通信及处理芯片和模组、车载交互设备(包括车载终端一体机、智能后视镜等)等硬件设备。汽车端的数据通过网络端的基础设施传输到运营端之后,运营端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进行业务运营。

  如今的车联网产业链上,巨头正在争先恐后布局,希望占据有利地形。谷歌、苹果、BAT等全球互联网巨头主要在汽车端和运营端发力,它们纷纷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或者发布开放平台战略,吸引创业公司站队,争取延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辉煌。网络端则由通信设备公司把持,华为等通信公司将受益通信设备升级带来的新一轮通信设备投资热潮。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则盘踞在运营端,由于车联网对于运营商的流量拉动明显,目前,移动和联通的车联网业务占比已分别达到35%和20%。

  火热的车联网市场自然少不了创业公司的身影,包括定位为车联网云服务运营商的麦谷科技、主打智能后视镜等车载硬件的极豆车联网以及瞄准路边停车管理运营的亿车科技等。尽管2015年底至今资本寒冬之声叫嚣不止,但车联网行业却仍迎来了一波投资高潮(附表)。这些中小公司基本都处于A轮融资阶段,它们通常很难在整车制造和网络设备制造升级上拥有和巨头一争高下的实力,而是将精力集中在汽车端的车载交互设备生产和运营端的细分领域的增值运营。

  云平台下的布局

  2016年9月,麦谷科技获得了由同创伟业领投的5000万元Pre-A轮融资。与一般创业企业相比,身处当红的车联网行业,麦谷科技的一大优势在于自诞生起就自带现金流,并且目前已具备持续造血能力。

  麦谷科技于2010年7月由谢斐和周志文共同创立。两位创始人拥有不同的工作背景,谢斐先后在Broadmax网络、港湾网络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从研发到市场岗位,在通信行业积攒了8年的工作经历。而在深圳华强集团供职长达10余年的周志文则长期跟踪汽车电子这一块,他也是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的专家委员会委员。“通信+汽车电子”的背景似乎让车联网成为了水道渠成的创业选择。

  麦谷科技并不生产硬件,而是以软件、运营和解决方案为主,主要面向汽车端的设备制造商,为车载智能设备提供软件解决方案的支持。同时,在车载设备出售后,其解决方案又将直接面向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流量管理等增值服务。因此,按谢斐的话说,公司在车联网产业链上既属于汽车端,又属于运营端。

  麦谷科技旗下的软件应用主要包括智能麦联、麦联宝和车贷保。智能麦联是一个集成式App,可以根据不同厂家需求进行不同的开放式合作,协助厂商实现技术升级。在汽车设备端嵌入智能麦联相关组件之后,可以打通各种车联网内容和服务连接,为车载智能硬件厂商实现快速云端连接及车联网服务落地。例如,识别行车过程中发生的非常规事件,如碰撞、急刹车、急加速等,并分类生成视频连同位置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用户通过App可远程查看车辆的特殊时间视频和位置信息。这针对的是大部分车主使用行车记录仪的痛点:拍完用不了、下载难、剪辑和编辑难、分享更难。

  除了智能麦联之外,麦谷科技旗下还拥有物联网流量虚拟平台麦联宝,通过物联网卡分发、流量CMR管理和数据运营,为企业提供“流量+服务/内容”的综合落地。公司为设备商提供各种量身定制的流量套餐,其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记录流量数据,在线提醒流量预警,流量费用也能实现一键在线支付。谢斐指出:“麦谷科技和运营商是上下游的关系,我们把来自运营商的流量做了处理之后,再细分出去给用户,公司只跟消费者前端这一环节的设备商合作,这个环节的设备商最接近消费者。”

  而汽车金融大数据风控平台的主要职责是为P2P金融车贷、汽车融资租赁和担保行业的风控业务提供一站式专属化行业落地解决方案,发布类似“某车牌号连续尝试将车辆抵押,触发平台告警,已通过现场确认,回收车辆,保障资金安全”等提醒。车贷保可以基于GPS位置服务,根据大数据分析车辆常去的地点是否与正常活动范围发生偏移,以此判断该项融资的金融风险。

  不管是智能麦联,还是麦联宝和车贷保,其背后所依靠的都是“千万级”的云数据中心和云平台—麦谷智云,这也是麦谷科技其他产品线的支撑中心,主要提供车联网云服务系统和开放接口以及产品运营管理服务。

  软件免费、流量收费

  麦谷科技采用了B2B2C的模式,公司的软件和解决方案主要卖给消费者前端的智能车载设备商。公司目前的B端客户有近60家,服务过的B端客户则超过了300家,软件装车后,覆盖的C端用户更是超过了350万人。

  “麦谷科技从成立开始,一直都是盈利的,目前年收入达到了3000万至4000万元之间,”谢斐表示,“通过B2B2C的模式,我们只需要服务数百家的车联网设备厂商,这让我们的获客成本低于直接2C模式的公司,而当我们覆盖的用户上了规模,也可以通过跟运营商集采流量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2015年之前,麦谷科技的主要收入来自软件使用许可费。此后,其转变了路线,采用了“软件免费、流量收费”的模式,把从运营商处批发过来的流量通过旗下软件优化处理之后,再分拆卖给C端用户。根据美国的经验,一辆装备智能车载终端的车辆,每月对外界的信息交换要消耗至少1G,再加上车载娱乐等流量消费,远远高于人和人之间移动通信的流量需求。并且,这还是一个增量需求。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