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AI打造新型智能建筑 细看各类建筑服务机器人
AI打造新型智能建筑 细看各类建筑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可以分为专业领域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工作。
AI打造新型智能建筑细看各类建筑服务机器人
目前,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总值正以20%~30%速度增长,预计到2017年规模将达到461.8亿美元;2017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将达到240亿元人民币,这些服务机器人形态各异,都将为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2017年初,玩物说AI近期就服务机器人市场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尤其重点走访了包括健康服务机器人、酒店服务机器人、儿童陪伴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创业企业,对这些细分的服务机器人市场领域有了更多具体认识别,本文就谈谈智能建筑中服务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15)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从最新的智能建筑的定义可看出,智能建筑已经是具备有相当的人工智能特性的建筑环境:其具有感知功能(通过各种传感器来感知环境和人的状况)、可传输数据、具有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能力(类似机器学习),而服务机器人作为高度集成化的人工智能产品势必将大量地应用到智能建筑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将是智能建筑管理服务机器人、物业管理服务机器人、安保机器人、酒店服务机器人、清洁服务机器人、健康服务机器人、管家型服务机器人等。
智能建筑管理服务机器人
我们可以理解为“智能建筑的大脑”,其具备有相当的人工智能,其不仅保存有智能建筑的所有的设计、施工的内容及过程,而且对投入使用后的管理信息、智能化信息都可实时管理,是具备有IBMS完整管理功能的虚拟机器人或实体机器人,无论是虚拟的,还是实体的,都连接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
实体机器人形态可将人形服务机器人的上位机与人工大脑相连接,从而实现以实体服务机器人形态通过语音、动作、触摸屏交互进行控制,这是智能建筑管理的一次升级,预计今后在单个智能建筑或智能建筑群中,有多台实现集群的智能建筑管理服务机器人为智能建筑提供服务。目前全球还并没有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筑管理服务机器人。
物业管理服务机器人
物业管理服务机器人就是一种可以实现物业管理服务功能的服务机器人,可以是桌面型的,也可以是地面移动型的,但为了有更好的交互体验和实现更多场景空间的服务,最好是地面移动形态。物业管理服务机器人主要的工作场合是建筑及社区的接待大堂和物业管理中心,提供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服务,包括接待、咨询、通知、收费、主持社区活动等,是一个兼具迎宾接待功能为主和物业服务功能的综合服务机器人。
由于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的多样性,要求物业管理服务机器人要有好的外观形态、精准的语言识别能力和较长时间的持续服务能力,并且要求随时可连接物业管理人工后台,在物业管理服务机器人不能进行有效服务时(如出现无法回答的问题、紧急情况需要处理)能够让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直接与住户进行沟通。物业管理服务的缴费、保洁等上门服务的预订、送水及社区电商也可以通过物业管理服务机器人平台来实现。
安保机器人
安保机器人可以理解为一套具备有移动监测功能、智能分析功能并有人机交互界面的人型机器人安保系统,其实安保系统这在智慧城市、平安城市中已经广泛采用,但当安保系统的部分现场记录和处理、人机交互以人形服务机器人的形态呈现却是最近才出现的,这种以人形服务机器人呈现的安保系统就是安保机器人,2015年12月4日,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了代号为“VX-1”的首款万科安保机器人。
这款产品经过一年的研发,通过了无线信号、通讯、磁导航、视觉导航、车牌识别等多重考验,这款产品中文名“悟空一号”,寓意大圣归来,借助火眼金睛,为社区和公共场所提供全天候的安全保障。2016年9月21日,,国内公安首台智能安保机器人AnBot(中文名字“深圳小安”)正式在深圳机场T3航站楼上岗,执行日常巡逻防控任务,主要是在T3航站楼四楼出发大厅,开展24小时不间断自主巡逻,通过前后左右四个移动高清数字摄像头实现民航安检前置、移动人像识别功能,并将相关图像信息回传公安大数据后台进行碰撞分析、实时预警。该机器人具备自主巡逻、人像识别、智能服务、突发应对等四大应用功能。
责任编辑:王长会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