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峰会演讲】赵哲身教授:智能建筑的发展大趋势
第一个问题就是智慧城市美国人怎么看?贝斯(音)怎么看?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长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接近6千亿。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智能手机3.54亿。
标的,政府一级能耗监测平台以获取实时、可靠的建筑用能设备统计数据、进行能耗总量分析、获得各类别公共建筑的用能基准为目的,优化建筑用能的宏观管理;针对单一建筑或建筑群的能量管理平台通过对用能设备系统的能耗计量、分析、诊断和决策,达到降低能耗和优化控制管理的目的。
我今天的发言跟以往的风格不一样,我想谈一些趋势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听起来有点虚,但是其实物关系到我们行业的发展方向,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
第六,分布式的微能源。
以下分享上海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赵哲身的精彩演讲:
2014年12月11日由千家品牌传媒主办的2014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第四站于广州东方宾馆盛大召开,广州站分为A、B两场。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从2000年开始已走过了15个年头,已成为了每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一次大型盛会。
第一,IT巨鳄介入智能建筑,“狼来了,我们怎么办?”
09年收购视频压缩,2010年收购视频系统平台,2010年收购了GIPS视频与音频压缩,2011年收购Green Parrot Pictures数字视频,2011年7月收购人脸识别。跟我们有交际的就是安全防范系统,早在好几年前谷歌已经具备进入我们安防系统的能力。
Honeywell和Apple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苹果首批合作伙伴,Honeywell发布了一款智能恒温器Lyric,能够记录用户的室内恒温数据,大家可以分析它的战略意图。小米注资Ihealth,定制版智能血压计,可穿戴儿童定位卫士,百度投资无线通讯,最近马云上市后,在和海康威视合作,现在已经形成滚滚洪流,已经不是孤立的世界,而是一个IT,进入我们智能建筑领域的滚滚洪流,其实我早就关注到,但是我一直在关注IT对我们行业的渗透,我从事毕业研究,研究,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国外主流平台的发展历程,原先都是私有的,最后都在上层。安全防范系统,从第一代的模拟,到第二代的复制,一下子上升到数字安防系统,对安全防范系统造成的革命,这大概有五六年的历史。现在已经形成了一股洪流,就是“狼来了,我们一群羊怎么办?”在建筑智能化领域,20几个系统,过去都是自成体系的,现在面对这种形式怎么办?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特别是企业的董事长要考虑的问题。
第五,建筑能耗监测中心必然向能量管理平台发展。
第五,建筑能耗监测中心必然向能量管理平台发展。两者在标的、业务层次、数据类型和采集频度上的区别,近年来,国内开发的与公共建筑的能耗有关的监测平台至少有一百多种,其中97%是能耗监测平台,而不是能量管理平台。原因是全社会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和技术储备目前还没有到达建筑能量管理的高度。
我想讲六个问题:
美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的状况怎么样,因为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关注建筑,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已经300多个了,在我看来300多个已经不是试点了,而是推广,从我专家的角度我绝对不认同,试点就30个,已经多的不得了。贝斯(音)的回答,智慧城市的热潮主要在亚洲,特别是中国,我们美国主要做城市能源优化管理。
大家都知道,物联网和政府现在推行的智慧城市相结合,不久前清华大学江院士请我参加研讨会,对我的震撼也比较大,它有四个团队,其中一个团队研发了一个网格式、扁平化的结构,这张图这一部分的内容,实际上它的产权不是我的,是清华大学的。它就是这么一个架构,一个网格化的架构。既然网格式,它像一个什么样,刚才那张图是平面的,实际上这是一个模仿架构,我在平面是这样一张网,我在楼层还有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是每一个节点的六位联系,所以它是一个网格式的像模仿一样的架构,既然是这样,我用一句最通俗的话说,我们现在25个子系统是独立的,是垂直的结构,上面是IBMS或者BMS的一个平台,下面是25个系统或者15个系统是垂直的架构。随着物联网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产生一种把原来25个垂直系统完全摧毁,形成一个扁平系统。但是大家知道,这种扁平的系统和线性的所有规范都是矛盾的,但是必然是它的一个发展趋势。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知道现在硬件嵌入式系统,实际上它的成本越来越低。按照清华大学的理念,每个房间一个节点,另外主要的核心设备,比如说BA的冷源,可能是冷源一个节点,冷冻泵传输系统一个节点,冷却泵传输是一个节点,由于是这样的网格结构,分布式的计算就可以发挥威力了,我们原来都没有采用分布式计算的优势,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消防系统,肯定今后不是格力的,也在扁平系统里,因为现有的规范,将来肯定会打破的。我们现在消防系统,我们很难清楚,火的发生点在什么地方?我们是无法弄清楚的。逃生的人其实也不知道优化,你在我这位置,我现在这个会场起火了我要逃生,我朝什么方向逃不知道,而通过分布式计算,我们就可以指出一条你所在位置最优的逃生通道。又比如说人流量,现在是视频技术的一个大问题,18%、17%,或不容易找到一个5%、3%,我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要去用了、验证了才知道。分布式计算,它就能够,因为这个地方某一个入口,这里进去一个人,要不待在这个房间,要么就是相邻的出口出去,所以通过相邻的,因为这是高度相关的,通过相邻的节点相关性计算,我们就很可能得到准确性的人流量。任何一点,比如说这个门进来一个人,通过相邻节点的相关性计算,就能得到很准确的结果。我以比较简单的例子说明扁平化的物联网的架构最后会产生很深的影响。
第六,分布式微能源。
第二,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对建筑智能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