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看清物联网(IOT)本质的6大特征
这一切都推动人类的世界往新的科技疆域前进,那就是所谓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而要看清物联网的本质,应逃不出以下6点特征。
因为:
GPS追踪,公交车上架设GPS,通过3G网络定期回报坐标,后台即可算出其速度,再估算路况。
那么交通信息怎么自动上传到公开数据平台呢?
▲智能手机普及
那一段时间,很多的想法蜂拥而至,但并不受到太多关注,产业大部分都在为智能手机的大市场而做准备。离开那个工作前,我们实作了 Zigbee 完整通讯协议的程序代码,称整个应用叫做无所不在的感测控制系统。
直到互联网出现,大家又开始幻想一次;移动网络出现又再度幻想一次;然后云端运算和社群网络普及后,继续幻想;但这一次,可能是来真的了 !!
影像监视,在马路架设摄影机,借助计算机视觉,识别车辆数目与移动方向和速度。
▲微机电技术促使各类传感器普及,准确度也提升
▲半导体技术让指令周期大增、功耗和芯片微小化
感应线圈,埋在马路上,线圈通电基本上有一个电感量,汽车通过时,电感值产生变化,即可判断车流量,那如果埋两个连续的线圈,就可以估计车速。
这一次来真的!
1. 估算与资料融合
那时候有一次演讲,我随口说了一个牙刷的情境,早晨你起来要刷牙时,牙刷会讲一个笑话给你听,让你刷得特别开心。后来又弄一个魔镜的专利,约会前只要看着魔镜,可以看到各式化妆手法后的脸孔和衣着。
▲网络基础建设趋于完善
过几个月后,我又提了一个计划,叫做无所不在的影像,就是每个重要地点广设无线摄影机,然后有个中央控制的机制,需用到的人可以去查询,所以我们就可以随时看到北海岸的风浪、看到东北角的日出、看到山上的樱花、2环路的车阵。
如果是把这个功能放在家里的闹钟里,也许可以自动微调整闹钟时间,例如今天路况特别多,“估算” 车程耗时长,那闹钟就提前十分钟响,闹铃音乐拨放后,语音合成讲一下路况信息。那主人就可以很清楚了解状况。
今天,有很多APP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看到城市里的交通状态,上班族除了固定上班路线外,早上起床手机打开看一下路况,自己也就能决定今天要搭什么交通工具、什么时间出发可以准时上班。
高速公路上的ETC,用RFID的方式识别汽车经过量,两个ETC判读点之间可以很准确算出特定汽车的平均速度。
微波雷达车辆侦测器,架设在路口制高点,可以同时监控各个方位的车流方向和数量。
犹记得2002年左右,我们一群同事,到CMU大学取经,学了一套叫做普及运算 的架构回来。当时一个简单的案例是室内定位,例如在一个大型办公室园区,你的合作团队成员在哪边,设备仪器在哪边,是不是有人在使用,其他各式各样的资源的使用情况等,都可以随时在自己的计算机一目了然。
如果几年前的话,也许需要派驻人员在路边属车流量,定期回报。而现在有太多方法可以 “估算” 了,例如:
民众的智能手机,回报GPS方位到Google Map,后台可以估算整体路况,并在Google Map上显现。
对APP开发者而言,他们就是通过地图厂商大数据系统,提供 Web API,通过这组API,我们可以查询到路况、公交车、停车位和共享单车…等实时信息,其中公交车动态信息就包含路线、去返程、预估抵达时间,每三十秒更新一次。对应的程序可以判断数据后,套在地图上,或是以简单的视觉呈现在用户接口上。
▲Open Data 广度增加
直到 Internet 互联网出现,大家又开始幻想一次;移动网络出现又再度幻想一次;然后云端运算和社群网络普及后,继续幻想;但这一次,可能是来真的了 !!
(责任编辑:i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