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来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获取订单后,在云端虚拟工厂中,企业可配置产品、物料、产品原型、原材料供应和采购,依据订单排产,仿真模拟,分配物流和分销商。订单需要的原材料采购需求对同样在云端的上游供应商透明,自动触发上游供应商的排产或发货。
在企业端,传统的像ERP这样的大型固化软件也会被更加灵活的云服务的模式取代,可能是在企业内部的私有云,但是集成了各种管理系统,将各个系统的数据抽象成一个个抽象服务,服务可以进行各种组合,再通过流程将人员服务、自动化服务、工程服务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做到人与人的协作、人与机器的协作、机器与机器的协作、机器与系统的协作、系统与系统的协作,在这个基础上没有ERP概念了,唯一的是与业务相关的服务。
所有设计、采购、生产、装配、运输、销售环节都是通过云端同步,让不同的供应链实体连接起来,自发产生供需关系,和资源上下游传递。
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市近来由于人口基数的庞大和市场需求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互联网用户有7.1亿,加上移动互联网用户有9.8亿,这里有巨大的消费需求。在电商领域,仅京东、淘宝、天猫就占领了用户流量的80%,他们掌握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可以轻易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消费者的用户画像、消费习惯,从而掌握个性化需求,但是他们目前的电商平台只能卖库存,无法直接对接工厂。
工业4.0[2] 制造业[15] 自动化[5] 机器人[3][整理编辑:中国测控网]
相关资讯
因此规模化、标准化、预制化的传统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定制化需求。中国传统制造业新一轮大洗牌在所难免。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生路要么是转型,要么是升级提升竞争力。
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涉及到机器换人、自动化生产线、工人专业技能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高层的远见等等,并不是实施一套软件或信息化就能改变并见到效果的。
而对于从信息世界到物理世界,则需要通过智能机器人生产线接受智能化系统的控制指令,例如AR+机器人。
在制造企业的认识里 工
要想达到这样一种生产和服务的模式,工厂应该首先要信息化,但是现在的信息化已经不同于过去时代的信息化了,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并不意味着要采购购买大量的软件,如ERP软件、设计软件、供应链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等。
传统制造模式是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方式,标准化、流程化的企业业务管理模式,预制化、固化的软件和服务方式。而新生代的消费主体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追求的品味越来越趋向个性化和差异化,这使得传统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服务等过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