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能交通”PPP项目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OFweek物联网讯 近年来,智能交通PPP项目的落地愈发频繁。日前,杭州还正式启动了备受关注的“城市数据大脑”项目,杭州交管局等11个政府部门将与全国13家企业合作发展“智能交通”,由此引发了社会对于智能交通到底适不适合采用PPP模式的大讨论。在此背景下,笔者者梳理发现,我国已有9座城市明确提出要在“智能交通”领域引入PPP模式,投资规模从3500万至5亿元不等,不过仍有业内人士指出,“智能交通”PPP项目依旧面临着门槛高、数据共享难、盈利模式少等问题,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多地试水智能交通PPP
公开资料显示,代表着未来交通系统发展方向的智能交通项目,早已在我国众多中大城市“落户”。2014年4月,交通部就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要支持天津、上海、杭州等26个城市开展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不过,当时这项工作的主要投建方仍以当地政府居多。
然而,随着PPP愈发普及,这种投资模式越来越多的被引入了“智能交通”的领域中。现在,已经有多座城市开始采取PPP模式建设公交电子站牌、智能停车位、智能公交。
今年6月底,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宁夏中卫市签订合作协议,加快推进中卫市智能交通建设,项目总体投资规模约5亿元。据协议规定,双方将开展公交首末站及智能枢纽、运营旅游观光专线智能监管服务、出租车智能管控、公交智能管控服务等工作。
在智能停车方面,6月,江苏扬中市的智能停车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PPP项目正式签约,中标公司将负责建立一套云停车服务平台,总投资额度不小于3500万元,自主经营权年限为20年,自负盈亏。目前,江西新余也将采取PPP模式建设1000个智能停车位,贵州都匀、青海西宁也已经进行了相关建设。
据了解,多地采取PPP模式建设的智能停车系统大多只是在路面上建设传感器,只要有车停在路边的停车位内,传感器就会把信息发送到收费员的POS机上,收费员可以精确的知道这辆车的停车地点、时间和需收费用。而对于市民来说,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APP,就能知道哪里还有空的停车位,未来还能提前预定停车位。
另一方面,江西上饶、安徽马鞍山等城市利用PPP模式建设了电子公交站牌。去年10月,江西上饶的智能电子公交站牌开始招标,总投资约5064万元以上,期限9年,今年7月招标完成并已开始建设一期117个站牌。这些电子公交站牌可以显示各路公交车的动态位置、线路信息、站点分布情况,天气、日期、时间等信息也一应俱全,也通过电子站牌上的喇叭播报车辆位置。
此外,广西南宁、新疆乌鲁木齐也将使用PPP模式建设智能公交和BRT,这些智能公交和BRT可能覆盖免费wifi,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询公交和BRT的信息。
门槛高成为最大拦路虎
不过,尽管用PPP模式发展智能交通的城市已有多座,但仍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智能交通的PPP发展遇到了瓶颈。PPP领域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告诉笔者,智能交通PPP项目目前主要有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开放政府数据,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一种是企业提供数据,政府在此基础上分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