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宿迁:稳中求进谋转型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刚刚过去的一年,宿迁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500亿元,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告别“增长焦虑症”,宿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绘出稳中求进的发展曲线。去年,在省列统的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7项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其中5项排名第一。稳健发展的背后,动力源是什么?
“我们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发展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增强后劲,实现转型新发展,阔步奔小康。”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如是诠释,“转型新发展的‘新’体现在城乡特色发展、产业集聚发展、企业绿色发展和农业高效发展。”
乡有“个性” 城有“内涵”
沭阳县颜集镇有花木网店3000家,带动就业1.2万人,跻身全国首批20家“淘宝村”之列;宿豫区顺河街道林苗圃将生态资源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带动了农民收入节节攀升,获评国家3A级景区……
新常态下,宿迁的乡镇不搞“村村招商、镇镇建园”的“一刀切”,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游则旅游。
在城镇建设上,更将“一乡一色、一镇一品”的理念落到实处。为落实特色村庄保护与发展责任,去年9月该市发文公布了第一批50个特色村庄名单,其中经济产业型10个,水网风貌型20个,历史文化型20个。
沭阳县重点打造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泗阳县围绕纺织服装、汽车配件、家居制造产业发力,泗洪县则聚焦支持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塑膜新材料产业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三县正勾勒着各自的产业特色。
经过建市18年的发展,宿迁中心城市已由“外延拓展”阶段进入“内涵提升”阶段。围绕“最美的生态、永远的时尚”建设定位,正加快实施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三年计划。
去年,卫生城市、节水型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人居环境奖城市、文明城市等“五城同创”实现整体突破,既完善了城市功能内涵,也凝聚了民心。运河宿迁港建设稳步推进,通用机场完成选址,宿淮铁路客运顺利通车,宿迁人民期盼已久的“高铁梦”越来越近。
产业抱团 绿色畅享
“我们和配套企业可以近距离开展技术交流,采购成本比过去节省三成。”在宿迁智能电网产业园,江苏精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金良说,现在本地为精科配套零部件的企业就有12家。公司从一家小企业跻身国内高压互感器行业前三强。
精科只是智能电网产业迅猛发展的缩影。宿迁构建起市域“双新一特”产业体系,即加快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功能材料、智能电网四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四大新型产业跨越发展,促进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家居制造四大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身在湖边却心向大海”,宿迁提出了“心向大海、接轨上海、融入沿海、联江通海”的“四海”战略,下定决心把各类园区打造成为产业集聚示范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对外开放示范区。
“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这是宿迁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目标,而企业绿色发展是其重要路径。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宿迁,招商引资由拼资源、拼优惠、拼政策“老三拼”,向比公平、比服务、比配套“新三比”转变。坚持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理念促进生产方式根本转变。依托宿迁生态化工园区,该市正在加快建设印染服务中心和金属表面处理中心,既满足家电、纺织服装等产业发展需求,又实现生产流程“去污化”、“清洁化”。
培育主体 调优结构
“这200亩地,去年一年产值1200多万,我们准备再建一个冷库扩大规模。”宿城区隆欣家庭农场主边亚军忙碌并快乐着。
和边亚军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从“土里刨食”到“地里掘金”的转变,宿迁家庭农场总量已达4695家,居全省首位。同时,该市还计划建设4个生态家庭农场集群,每个集群发展1-2个主导产业,培育家庭农场160个以上。
屋外寒风凛冽,宿迁运河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却温暖如春。作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园区带动近8万户农户,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75%。宿豫区肉鸡、泗洪县大闸蟹、泗阳县青虾、沭阳县花木等产业也随着“大园区+多主体”的模式带动,集聚成群,高效发展。
统计分析发现,宿迁农民收入的42%来自于农业经营,48%来自于打工收入。宿迁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农业产业结构向市场紧缺产品调整、向优质特色产品调整、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整、向三次产业融合渗透调整,形成一地一品、一域一特的发展格局。
一产的做大做强,带来了“接二连三”效应。宿迁经开区南蔡乡推进特色产业向休闲农业延伸,让“盆景”成为“风景”;沭阳县新河镇凭借“一枝花”产业,成为全国闻名的“淘宝村”。
宿迁坚定选择了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使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全面奔小康的路径也越来越清晰。
2015是宿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魏国强表示,宿迁将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最新定位,加快建设发展有质量、百姓得实惠、生态好环境、社会更文明的小康社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徐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