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新疆墨玉县的达人们
编者按:美丽的新疆墨玉县是全疆第二人口大县,这里幅员辽阔,人文历史厚重,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近年来,墨玉县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和事,汇聚成了令人感叹的“墨玉故事”。为此,本报推出了系列墨玉故事,如:墨玉爱情故事、墨玉创业故事、墨玉家园故事等,从不同视角讲述了生活在墨玉县的人们的感人故事。而在墨玉县,还有很多达人、能人和匠人,他们的故事也很精彩,本报特推出墨玉达人系列故事,今天刊登第二篇奇人轶事篇,为您讲述墨玉县一些奇人的故事。
亚心网讯 (记者帕蒂曼 高原玲子 胡志强摄影报道)在匆匆的墨玉光阴中,新疆墨玉县出现不少奇人,在不同的人生经历中,他们共同书写了精彩的墨玉故事。
1月12日,肉孜巴克·阿布都瓦依提在为病人治病。
肉孜巴克:解除百姓病痛的达人
1月12日,在新疆墨玉县维吾尔医医院的专家门诊,年过七旬的肉孜巴克·阿布都瓦依提医生一直忙碌着,快到晌午时分,还不断有病人来挂他的号,男女老少排成了长队,等待他问诊。
在墨玉县,肉孜巴克被老百姓称作“神医”。
提起如何开始学医的,肉孜巴克娓娓道来的却是一段苦难往事。
1962年,墨玉县曾经暴发过一场伤寒,肉孜巴克记得,当时家中除了自己,22人全部感染,母亲的妹妹那年正值青春年华,生命却在22岁戛然而止。
18岁的肉孜巴克担起照顾一家人的重任,直到当年9月份,这场伤寒才缓缓过去,可它却给肉孜巴克留下了痛苦的记忆。
让一家人没有想到的是,次年7月,肉孜巴克也患上了伤寒,在家休养的120多天里,家人带着他四处求医,可是遇到的一些医生的态度让他实在无法接受。
“也许是那时患病的人多,危重病人多,医疗条件也不好,医生的态度很急躁,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让我非常难受,我切实感受到了做病人的苦,也让我萌生了做一名好医生的愿望,永远做一个不对病人发脾气的医生。”肉孜巴克说。
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为这个愿望不懈努力,并最终实现了这个愿望。
病好以后,肉孜巴克成为一个小村庄的会计,工作之余,他购买各种医学书籍自学,两年后,他开始尝试问诊,他先给家人看头痛脑热的病,有了一些经验后,他尝试着看一些疑难杂症。
肉孜巴克说:“我主要学习的是维吾尔医。维吾尔医学博大精深,还有很多偏方,在学习中我对白癜风和心脏病的治疗很感兴趣,我至今仍然在努力研究。”
从1963年到1979年,肉孜巴克先后在县政府、县粮食局和县公安局等单位工作过,直到1979年4月,因为业余时间用维吾尔医学医治病人在当地越来越有名气,组织上想把他调入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工作,而他却对领导说:“我是墨玉人,这里有许多病人也需要我,我就在墨玉县维吾尔医医院工作吧。”
工作中,让肉孜巴克记忆犹新的患者是2008年一个来自阿图什市的7岁小男孩。当时,孩子家长慕名来到医院找他,说这个孩子在自治区的各大医院被确诊为白血病,医生说孩子的日子不长了。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肉孜巴克为这个孩子开了一剂维吾尔药处方,让孩子长期吃,定期前来复查,同时不放弃西医的治疗。
直至现在,这个孩子总是会定期出现在肉孜巴克面前,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而在肉孜巴克的行医经历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墨玉县维吾尔医医院多年担任院长之后,他主动申请到门诊担任坐诊专家。
“院长的工作每天除了开会就是看文件,那个工作不是我想要的,我离不开病人,我要问诊看病,解除病人的痛苦。”肉孜巴克说。
经过多年研究,肉孜巴克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有关白癜风病、低血糖、颈椎关节骨质增生以及偏瘫等疾病如何用维吾尔医药治疗的文章,出版了《维吾尔医治疗肝炎病》、《维吾尔医诊断病况》等书籍。他还先后担任第四批、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带头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自治区维吾尔医药学会理事等职务,获得了首届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
如今,已经退休的肉孜巴克仍然每周两到三次在医院坐诊,为当地的老百姓解除病痛。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责任编辑:侯倩]1月12日,阿布都哈拜尔·阿布都赛买提拿出他的专利证书,向记者讲述他的发明故事。
阿布都哈拜尔:获得十项专利的发明达人
在墨玉县,有一位发明家,他在20多年里相继有十多种发明创造,其中,有十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这位发明家是阿布都哈拜尔·阿布都赛买提,今年40岁,是墨玉县教育局教研室的一名教研员。
1月12日,阿布都哈拜尔在家里为记者讲述了他的发明经历。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捣鼓东西,一样东西不把里里外外搞清楚,我心里就特别不舒服。我喜欢制作各种各样的小模型和模具,在学校里,实验室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一进去就不想出来。”阿布都哈拜尔说。
随着知识的积累,阿布都哈拜尔的双手再也停不下来,他不断地想尝试做点什么,他制造的东西也不再限于小船、风车了,并逐步开始向大件的家用电器发展。
那时候,家里不富裕,为了满足自己探索世界的欲望,阿布都哈拜尔瞄上了垃圾堆里的报废家电物件,把它们捡起来重组,造成一件小的可以连电发声的半导体,他在无数次的失败中,阿布都哈拜尔的心智得到很好的锻炼。
1990年,阿布都哈拜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和田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后,他成为一名中学美术老师,在这份工作中,他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项发明。
当时,学校里开设了维吾尔文书法课程,每个学生上课要准备一把可以书写维吾尔文的书法笔。那时候,县里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买不起专业的书法笔,为此,阿布都哈拜尔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剪刀把正常的钢笔笔尖修剪成书法笔的笔尖。
想着容易做起来难。全校几百名孩子有几百只钢笔,剪刀操作稍有不慎就会把笔尖剪毁了,剪出来的笔尖不是开叉合不上就是不出墨。
没有工具,课程进展不顺利,阿布都哈拜尔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没有就自己造!”内心一个声音呼唤阿布都哈拜尔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