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小米手环“智能芯”出自咱合肥
通过配置低功耗的蓝牙芯片及加速传感器,就能实现记步、运动量查看、睡眠质量额分析、智能闹钟唤醒等多种健康分析功能,今年7月,小米发布的首款智能穿戴设备——“小米手环”可是一举收获大批关注目光。也许你不知道,这款“智能芯”科技可是出自咱合肥。通过“大手笔”的科技创新项目扶持,更多先进技术被贴上“合肥造”的标签。
成果展示 小米手环“智能芯”出自合肥
今年7月,让“米粉”们心动的“小米手环”推出市场,这款能轻松解锁手机、实现运动量查看、睡眠质量额分析的“贴身伴侣”收获大批关注目光。记者日前从高新区管委会了解到,推出该款手环的企业,正是位于合肥高新创业园内的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皖企已跻身国内智能穿戴产品设计生产的第一方阵,与世界级“智能芯”科技同肩比拼。
简单抬起手移动到手机旁,“唰”的一声,立即就能安全解锁用户的手机。8月20日下午,在华米的公司展示厅里,工作人员就向记者展示了小米手环“智能芯”的便捷操作。作为“贴身相伴”的小物件,这款手环不仅可以实现“主人”身份的智能化识别、电子化运用,支持手机免密码解锁。
明年这款手环有望和苹果系统对接,未来,还可成为“电子零钱包”,运用于便利店、地铁公交等移动小额支付,并且将与路由器、电视等智能家居设备实现互联互通,成为智能家居的“钥匙”。此外,该公司还研发出全世界首款投影平板电脑。
波音747将搭载合肥产“智能变色玻璃”
“大手笔”的科技创新项目扶持,让更多先进技术被贴上“合肥造”的标签。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里,各种科技产品更是让参观者眼花缭乱。
在电压驱动下可改变颜色,并在透明和蓝色间转换,在中科大先进研究院的创新企业蜂巢展示区,一种“智能电致变色玻璃”吸引关注。“这款智能电致变色玻璃,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玻璃外墙、防眩后视镜遮光板、飞机悬窗、变色护目镜等。”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技术研发与转化部主任潘学文介绍说,不久后,闻名遐迩的波音747也将搭载这款合肥产“智能变色玻璃”,目前已经通过双方签约。
在这个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上,类似于这种听起来让人咋舌的“合肥造”技术搭载“牛项目”的转化成果相当多。
潘学文还特别介绍说,一旁的另一款“分布式驱动的LED照明”,目前也已经应用到南京街头的路灯上。“相比于传统的路灯,它使用了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低压开关电路控制的交流直接驱动集成芯片,使用低压旁路取电方法,解决了交流电频闪的问题,特别适用于路灯。”而今后,这款源自合肥的科技很有可能会“走上”合肥街头。
高新企业培育速度
合肥每三天诞生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企业在合肥的“培育速度”有多快?答案超乎你想像。合肥市科技局调研员赵政告诉记者,根据统计,合肥每三天就要诞生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仅今年上半年就新认定了190多家。“平均算下来,这样的‘培育速度’讲的还保守了些。”
尽管现在培育的高新企业数量不少,但如何使这些创新“小盆景”快速形成“大风景”则更为重要。在他看来,除了要集聚创新政策和创新要素外,聚焦产业化,从市场、资本、发展模式上“下手”,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
“推动‘盆景’到‘风景’的转变,最终还是要靠企业、市场的力量。”赵政说,合肥市推行的“创新型企业森林工程”中,就将企业按初创期、成长型、成熟型进行不同阶段的划分,分类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并建立起“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的培育体系。
此外,合肥市还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形成了“科技超市”,实现“找成果、找仪器、找文献、找企业、找资金、找专家、找政策、找人才”的一站式服务,帮扶企业成果创新。
新闻链接 走进创新高地
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合肥一直在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下大力气”。
2012年,按照“省部合作、市校共建”的方式,与中科院、中科大合作共建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规划面积2000亩,总投资30亿元,先研院采用高校和企业人才双聘政产学研联合共建,打破传统封闭的教育和研发模式,构建对接国际国内优质科教资源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打造科技与教育融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融合、成果转化与金融投资融合。
据了解,目前该项目已投入建设资金4亿元,建成面积30万平米,入驻400名工程硕士。截至目前,已启动建设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已开展工程设备采购,与英特尔、微软、阿里巴巴等共建29个研发平台,凝练先进技术项目160个,建立2支风险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近2亿元,孵化了52家科技型企业……(江淮晨报)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