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新华日报:部省合作 共筑环保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以“互联网+”思维搭建的宜正环保电商平台,是国内首家通过阿里巴巴认证的环保产业网上采购平台,可提供100多个品类、2000多种规格的产品,其中超过一半来自宜兴本土企业。“我们承诺100%正品货源,价格比线下便宜20%至40%,现在客户分布在13个省份。”公司副总经理廖鹏介绍,公开透明的交易方式,改变传统环保产品靠供销员跑单、互相压价模式,附加的售后服务功能,像卖电器、汽车一样销售环保产品。
张 夷 王学君 闵德强
环保产业核心是人才和技术。宜兴环科园围绕打造国内环保创新资源最密集区域的目标,坚持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新建中科院宜兴生态土研究院、江苏省宜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省产业研究院宜兴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所、湖北理工学院宜兴工程学院、辽宁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依托环保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海归高层次人才入驻园区创新创业。目前在园区创新创业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已达1100多名,正在实施的研发项目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达340多项。今年上半年,就有1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领军人才在环科园落地创业。
园区还积极建立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设立总规模5000万元的种子基金,完成21个孵化型、初创型科技企业投资项目;设立首期规模2.5亿元的环保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完成4个成长型科技企业投资项目;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依托宜兴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8个环保优势特色企业股权合作投资项目;引进外部产业投资基金8支,基金总规模50亿元,完成25个投资项目;与平安银行合作,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环境工程PPP模式专项投资基金;推动企业开展资本经营,新培育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
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以模式创新来引领发展,以产业革命来重塑竞争力。宜兴环科园推出“环境医院”模式,从环境诊断、方案设计、工程投资到运行服务等,能够提供“一站式”环境综合服务。“环境医院”实践的核心内容,是从环保制造企业中分离出环保科技研发、环保工业设计、环保物流配送、环保售后服务、环保信息咨询等生产性环保服务业,使其走向独立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目前,“环境医院”设立污水处理、固废资源化、污泥处理、土壤修复、流域生态治理等11个“专科门诊”。在技术库、项目库、专家人才库建设上集聚200多项先进环保技术和50多位国内外环保领域的专家。目前,采用“环境医院”模式推进的区域性环境治理工程已达30多项。
2015年10月29日,一年一度的环保业界盛会——“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以下简称“推进会”)将在“环保之乡”宜兴召开。今年是第三届“推进会”,本届“推进会”的主题是“创新创业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作为本届“推进会”的重要内容,是启动实施《新一轮部省宜兴合作计划》。
进一步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近年来,宜兴环科园扶持培育一大批“四新”企业(新人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幅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一批环保骨干企业还凭借高端的环保设备和先进的环保技术,加快宜兴环保产业在“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步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江苏一环集团成功申报对外承包资质,正积极推进安哥拉、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环保项目;江华集团与以色列顶级研究机构魏兹曼建立合作关系,成功竞标印尼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大型水处理项目;江苏凌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则凭借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最强的可行方案,于2008年拿下孟加拉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项目。
9月23日,作为宜兴环科园与韩国大邱市建立合作关系后的第一个合资项目——污泥干化合资项目签约,成为中韩两国环保领域合作的典型示范。污泥干化合资项目是由宜兴环科园、韩国大邱环境公团、江苏菲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韩国恩百康斯株式会社合资成立。该项目通过对菲力股份进行增资的方式,引进韩方投资3至5亿元人民币,打造10亿级的环保合资公司。同时,将引进处于韩国行业第一水平的污泥干化技术和装备,实现在宜兴本地化生产制造,并致力于推进“菲力股份”两年内实现上市。
今年8月,国内首台采用物联网技术的“环境120”急救车在哈工大宜兴环保研究院诞生。哈宜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长泷介绍,以前接到水污染等情况的举报,通常要到现场采集样本,带回化验,找专家会诊,制定解决方案,走完这套流程起码花两三天。现在急救车直接开到现场,所有环节在车内解决,时间大大缩短。
构建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 集聚更多优质环保创新资源
全面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国际创新资源也在源源不断引进。7月29日,宜兴环科园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水资源和环境研究院合作,南洋环境(中国)技术转移中心在宜兴签约落户。该中心的主要使命,是把新加坡及国际先进的环保理念、技术和产品向中国进行宣传和介绍,并支持在宜兴实现产业化。在合作机制上,双方将共享相关信息,对接洽谈和合作网络,共同鼓励和促进新加坡企业与宜兴的合作项目,推动新加坡企业落户宜兴,一起拓展国际市场。目前,宜兴环科园已建成中德、中芬等10个国际清洁对接中心。美国PARC研究中心、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一批境外研发机构与园区企业合作建立了环保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国际水协原主席格雷·戴格院士在哈工大宜兴环保研究院建立了外籍院士工作站。目前正在实施的国际技术合作项目达51项。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