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海虹“大健康”战略再布局 落子“智能医疗”实现弯道超车
当记者问及“海虹智能医疗项目”和目前其他智能医疗公司的区别时,“海虹智能医疗项目”负责人解答,目前行业内涌现了数目可观的医学影像智能识别、医疗大数据挖掘、母婴看护机器人、基因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导诊机器人等产品。在技术实现上,有少部分的共同点,但由于目标客户、市场基础、商业模式的差异,在整体产品设计、技术路径选择、系统架构和运营模式上又有很大的变化。目前来看,“海虹智能医疗项目”填补了国内在临床智能辅助工具上的空白,尚未找到同类型的产品。
中证网讯 王荣
构建医患知识平等对话平台,改善医患关系
“海虹智能医疗项目”通过分享患者健康状态、展示临床诊断路径、公示治疗标准,实现了医患专业沟通的对话机制,弥补了医患之间巨大的专业鸿沟,增进医患了解与关怀,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
国内开创性的医生智能诊断辅助工具
“海虹智能医疗项目”基于临床知识和专家经验,根据患者的输入信息,根据临床常规和概率测算,揣测患者的健康状态,不带有盈利偏向,能够做到客观、公正。
海虹致力于打造“PBM + AI”的产业平台
早在2014年末,海虹控股就在筹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临床循证医学智能诊断与治疗优化系统,随着其PBM业务不断推进,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知识库、医疗质量、临床绩效评估、医疗基金运筹决策、个人健康征信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海虹公司将“海虹智能医疗项目”的市场瞄准在其已经覆盖的近200地市的医疗机构、近200万执业医师、8亿多参保人。
据此,我们看到,在国外PBM公司和其他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之间的结合也是浑然天成的,国外产业资本布局时间比较长,国内刚刚起步,海虹控股基于PBM+AI双引擎构建医疗产业服务分享与应用分发平台,将支付方服务嫁接给其他合作伙伴,辅以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安排,最终促成共同壮大的双赢局面。
由于临床专门知识上的巨大门槛,传统的用药、就医往往处于无规律的随机游走状态。听信非专业的网络、广告宣传,造成错误用药、不合理就医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伤害了医疗机构的公信力,一方面,更加重要是的,对患者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错过了有效的治疗时机,容易造成不良社会事件。
海虹控股紧抓现有的PBM战略,继续细化医疗支付方服务,新的人工智能战略也会联合包括医院、门诊中心、医生集团、诊所、药房、医药生产企业、流通配送企业、商业保险等医疗产业链机构,向行业各子业态分享服务。
同时,“海虹智能医疗项目”可以无缝对接面向患者个人的“新健康”产品,向患者提供:①个人健康闹铃:根据个人提交的诊疗信息和健康记录,生成智能健康档案,并根据医疗常规、医嘱建立基于条件触发的提醒机制,对个人健康进行动态干预;②智能就医助理:依据个人的健康状态、福利特征、医疗资源的获取成本、治疗偏好,优选医师对象,制订就医路径;③健康福利顾问:根据个人医保类型、缴费基数、健康状态等综合因素,提供补充商业保险、药品补贴、医药生产企业慈善援助等福利管理方案。
2016年,IBM全面升级了“沃森”(Watson)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回答专业提问,已经可以辅助医生诊断癌症,比医学院毕业的初级医生准确率高4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