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facecar专访程然丨车联网市场需求分析和商业模式研究探索

2016-12-19 12:25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牛莉个人资料 坏蛋之风云再起429 坏丫头 音译 欢畅大领主 欢欢文苑旧文章 欢乐中国行走进恩施 还魂草19楼 豢养母老虎 荒岛祖坟 荒唐传说之无间道途

程然,智慧未来智库创始人、前梅花网研究院院长,消费行为、市场营销和商业趋势研究专家

车联网已经被聊的足够多了,但聚焦于车联网市场需求分析还是少数,facecar针对这个问对智慧未来智库创始人、前梅花网研究院院长程然展开了访问,程然从车联网产品市场存在问题及市场模式分析预测两个维度给予了专业解读。

1.车联网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对车联网的定义不同,以及认知的不断发展,现在车联网这个概念就如同O2O一样像一面大旗,但程然认为只有将研究方向细分,并直接对应到汽车企业的具体部门,才能真正帮助汽车行业的发展,真正为业内创造商业价值。程然认为以前的车联网研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太笼统、不具体、不落地,二是只关注技术层面,没有把产品、消费需求和商业模式连接起来进行车联网市场需求分析。

车联网从2009年进入中国后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用户的续费率不超过10%。程然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车联网的发展环境与欧美不同,二是由于中国互联网的强势崛起,使得固化的互联网入口思维,将车联网(尤其是整车厂)带入误区。在车联网产品中堆叠各种超级应用的解决方案,就是这种互联网入口思维的明证。

自从2013年底搜狗王小川“互联网理念将倒逼汽车厂商”开始,话语权就一直在“互联网车企”一方,各种概念、各种PPT汽车满天飞。而缺乏互联网优势的整车厂和车联网企业,对于这些浮躁的声音,处于既不敢确定又不敢否定的尴尬地位。

面对“互联网车企”的挑战,整车厂和车联网企业单纯强调汽车的安全性以及造车周期长的理由,并不为商业世界接受。关键问题在于,整车厂和车联网企业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未来发展路径。

2.车联网市场需求分析和商业模式预测

程然认为之前没能很好的将车联网产品和消费需求、商业模式进行贯穿分析,就在于在整车厂、后装厂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等没能形成很好的对话机制和合作机制,所以将他们聚合起来有助于推动业内在这个方向上形成发展思路的共识与合作。

在程然看来,汽车主要消费人群有四类:即母婴家庭、中产白领、90后新一代和高端消费者。通过对这四类消费人群现实购买需求和未来购车需求的年度变迁研究,帮助汽车营销销售部门,制定策划营销销售策略;帮助汽车设计部门,针对不同消费人群,设计定制生产新型智能汽车。

程然认为车联网只是汽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但却是连接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关键链路。以往汽车业内只把车联网作为一项技术或是一个概念,但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深度发展,车联网作为关键链路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而车联网所涵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升级当中,不再只是技术范畴,要把产品、服务、消费者和商业都容纳进来。当然,对于车联网在业界仍然有不同的定义,这也正好说明车联网的重要价值。程然预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有业内人士提出诸如车联网2.0、甚至3.0的概念来,就像有互联网2.0、电商3.0一样,这正说明车联网的价值不断在提升。

在车联网的第一阶段,基本是整车厂的独角戏,然而进入第二阶段后,原本对车联网无感的消费者,痛感在自己花费不菲购买的汽车上,竟然得不到几千元手机就能提供的便捷。于是,就有了各式各样的吐槽,激发了原本并不清晰的车联网消费需求。其中,驾乘安全、出行、娱乐休闲,都是消费者对车联网的潜在需求。但就可预见的消费者有效需求而言,出行是最靠谱的平台搭建最佳切入角度。

由于车联网的商业创新,现在还处于萌芽期。车联网系统尚不成熟、消费者还未大范围使用,这些都阻碍了车联网商业创新的步伐。总的来说,汽车产业核心依然是技术驱动的,其中消费意识需求只能起到促进作用。基于目前可实现的技术和服务能力,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高效的出行服务、便捷汽车售后服务、一站式生活服务。

facecar简介

facecar车联网体验创新互动平台,专注车联网产品与服务体验研究,通过报告、活动、研究院等方式,动态分析用户需求,输出研究成果指导车联网体验创新实践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