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践行中国制造2025 发力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产业布局
5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8年,持续投资10亿元,打造了中国最早、最具价值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实现全球范围内212549台工程机械数据接入,积累了1000多亿条工程机械工业大数据;三一服务成为装备制造业难以企及的神话,设备发生故障时,服务人员2小时内到达现场,24小时完工;易损件备件呆滞库存降低40%以上,每年为下游经销商降低备件库存超过3亿元……
等等这些成绩的获得都离不开三一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有力支撑了三一的研发、制造、服务等核心竞争力。目前,基于自身多年的物联网大数据实践,秉承“产业报国”的理念,三一正在打造一个服务于全社会的工业物联网平台。以“制造即服务,数据即价值”为理念,将人和机器,通过网络连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将机器、数据、流程、人等因素融合创新,形成工业领域各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让客户即插即用,能便利地使用到物联网大数据的增值服务,打通连接客户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智能制造的能力。
2010年之前,三一设备坐拥一项项世界第一的纪录,三一引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走向世界级,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2010年之后,三一更注重制造业的智慧升级,在智能研发、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向发力,强势布局,并获得坚实而又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广东调研时强调,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积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加快形成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
工业物联网平台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及核心。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的主要抓手都是工业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德国以西门子公司Sinalytics为代表,美国以GE公司Predix为代表,德国和美国都具有由大型工业公司搭建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帮助制造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三一打造了中国本土、自主安全的工业物联网平台,为“中国智造”提供智能支持。
三一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前锋,知大势、关复兴、强布局。践行中国制造2025,发力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产业布局。正从一个工业的产品和服务公司,转变为一个以工业知识沉淀为基础的软件和数据驱动的公司,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最新技术融合,助力“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落地。这也为三一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数字化战略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是最好的评判者。
从涟源到长沙,从焊接材料到工程机械,三一完成了第一次飞跃。三一重工上市,并成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首家成功的企业,三一完成了第二次飞跃。每一次转折,三一都能找到突破口。
以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三一人为中国打造了一家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在拥抱互联网和中国智造的伟大时代,三一正在进行着第三次飞跃。
领军者梁稳根先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企业家情怀难能可贵。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三一,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现在是怎样的格局?如果没有三一一样的民营企业,工程机械是否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对接“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优势产业。在很多人心中都有着确定无疑的答案。
豪气干云者,无远弗届。
“互联网+”环境下,工业大数据事关产品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安全和国家数据主权,已成为高端制造业的战略资源。建议设立国家工业大数据发展专项基金,着力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大数据技术、工具与系统,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工业大数据领域平台,支持中小工业企业创新工业大数据应用,营造有利于工业大数据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职业环境,努力"把中国的工业大数据留在中国"。中国需要安全、自主、可控的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重工”)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剖析德国“工业4.0”特点,总结国际成功经验,以客户需求与客户价值创造为出发点,打造了“终端+云端”的工业大数据软硬平台,为用户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依托我国市场与用户优势,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工程机械制造之路,在新一轮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工业变革中实现了超越。
基本情况
自2008年开始,三一重工开始构建“终端+云端”工业大数据平台。自主研发智能器件和专用传感器等“终端”,实现了泵车、挖机、路面机械、港口机械等132类工程机械装备的位置、油温、油位、压力、温度、工作时长等6143种状态信息的低成本实时采集。三一打造工程机械“云端”数据平台,构建了全国最早、最大规模的工程机械物联网,实现了全球范围内212549台工程机械数据接入,积累了从2008年至今1000多亿条的工程机械工业大数据。依托大数据,三一重工借助“互联网+”发力研发、服务等多个环节,拓展产业链价值边界,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国际化的开放发展。
应用效果
1.构建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体系,实现创新发展
智能产品是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转型的基础,而产品的数字化又是智能产品研发的关键所在。围绕这一目标,三一重工着力建设研发、生产、服务、营销数据集成体系,打通研发环节和服务环节的数据闭环通路,领先同行业企业在数字化驱动智能化产品创新方面实现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研发流程。
以62米超长臂架混凝土泵车的远距离数字化遥控器设计为例,三一重工在小批量试制阶段即开始对110台车辆的操作手使用行为进行数据采集,用3个月的时间收集了36541条数据,通过分析测量6节臂架遥控手柄的拨动操作、高低压开关设置、排量调节习惯,结合无线信号强度数据很快发现了末级臂架的特殊姿态对无线信号遮挡导致遥控可靠性的问题45起,并迅速调整控制程序大幅度提高了遥控操作的可靠性。
该项高可靠性远程遥控技术的突破,使三一混凝土泵车超越国外产品,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救援中的实现了2公里半径外超远距离的稳定遥控操作,在国际市场为中国制造赢得广泛赞誉。
与此类似,基于使用数据的反馈,三一重工不断改进混凝土泵送控制策略,连续多年刷新混凝土泵送高度的世界纪录,2014年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的建设中实现了620米高度混凝土稳定泵送的壮举。
2.优化生态链资源效率,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协同发展
围绕工程机械整个产业链,三一重工聚集了8000家的全球供应商、100多个全球分支机构、400家全球代理商、120000个全球客户和数百万操作手的庞大生态系统。三一重工围绕智能设备,以产业链各环节产生的数据为依托,建立起“互联网+”产业链生态,协同发展优化资源效率,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