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能电表开发门槛高 几大难点解析
因为电表智慧化,不单纯仅是将用电计量机制转数字化、跟电表整合网通功能,而是除了数字化原有的电表架构外,必须针对智能型电表衔接智能电网所需的进阶智能与网通功能整合,甚至对于未来智能电网需要的进阶多模支持、高灵活性的架构设计,进行电网终端的智能电表开发,而应对智能电表的部署需求,整合智能应用与能适时衔接不同场域的网络环境,高弹性的设计架构就成为智能电表必须兼顾料件成本与多模支持的最大设计挑战。
电表智慧化难度高 须兼顾成本与多模网通支持弹性
为了便于部署智能电表,较合宜的方式是在电表设计部分,即整合可因地制宜的弹性多模网通技术支持功能,例如可以应对家用局域网络(Home Area Network;HAN)、建筑局域网络(Building Area Network;BAN),或采用短距离无线网通标准,如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络(Wi-Fi)、Thread或ZigBee网通方案,甚至直接衔接家庭的电力线载波(Power Line Carrier;PLC)或邻近局域网络(Neighborhood Area Network;NAN)、使用基于GPRS/3G/Lte(Long term evolution)衔接的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讯网络支援。
OFweek智能家居网讯:有别于传统电表,智能电表可以是发展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发展门坎,而智能电表也能衔接物联网、智能家庭等进阶应用场域,不只提供更具智能的电力配置优化效益,同时提升更具效率的能源应用智能管理机制,对导入绿色能源或是降低居家能耗方面均有重要的存在价值...
基本上,智能电表本身须定位在实用基础、同时具成本效益、满足现在与未来应用需求的系统架构,若以智能电网的网络架构观察,新一代智能电网所需的多模(Multi-mode)架构支持,对于实际部署智能电表的现场工作相当重要,因为实际进行电表部署时,若是传统电表,只须使用常规计量装置便可支持不同装设环境、场域的电表设置需求,但智能型电表的装设条件却大不相同,因为实际装设时会遭遇到设置现场支持的基础建设条件差异、网通质量、地理环境与是否需因地制宜的设置差异,导致安装需求产生差异。
在实际部署智能电表,可能选用的网通方案甚至还会有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NB-IoT(NarrowBand IOT)、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等网络拓扑选项,衔接云端系统透过网络撷取终端数据,甚至还会实行PLC、IEEE 802.15.4g等将区域内的智能电表节点进行数据聚集点(Data Aggregation Point;DAP)整合,再将区域DAP的数据透过如GPRS/3G/LTE MTC等无线数据传输通讯架构的M2M网通方案,将区域DAP数据转送到数据中心或云服务进行再处理。
部署智能电表 选用连网技术需因地制宜
发展智能电网、智慧能源应用环境,最大的关键在于在客户端的能源应用计量装置,就是一般提到的智能型电表(Smart Meter)量测终端,以智能型电表的应用方向,相较旧款非智能设计的电表,除了单纯数字化的用电量监测、数据量测/记录外,亦会有针对电力控制的相关智能型功能,与可让电表纪录信息保存、传送的网通系统或架构,建构满足智能电网(Smart Grid)基本终端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