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乐卡车联:先实现小目标,再谈车联网布局
微访谈干货| 乐卡车联:先实现小目标,再谈车联网布局
2016-09-20 每日汽车观察 每日汽车观察
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场景决定了商业模式的不同,但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玩法,关键看是否能够找到一条通往用户的路。
今年乐卡车联在北京举行以“真·大”为主题的发布会,并发布了其第一款产品:商用车智能后视镜产品—“乐卡威视”,从商用车视角切入车联网领域。
9月7日,我们邀请到了乐卡车联CEO 丛纹弨来到【AutoLab微访谈】,一同探讨商用车车联网的发展。
商用车智能后视镜拿什么来拼?
作为首款产品,乐卡威视集成了ADAS驾驶辅助,行车记录、倒车影像、停车监控、一键救援等功能。智能后视镜大体上基本都包含行车记录仪、音乐、视频等功能,但细看却是大有乾坤。
对于乐卡威视来说,可以从两方面体现其特性:
硬件:是业内第一块有八角八屏的,首次利用后视镜的结构空间实现无风扇散热,70度烧十几个小时,目前还在进行小规模的测试。另外也专门针对商用车做了UI上的调整。8.8寸的大屏,并首次提出了主驾模式和副驾模式。
软件:更加重视生态的构建。导航是货车专用导航;视频数据是存储于第三方云上的,主要是给保险公司做证据保全。此外,货车系统完全对接上游物流公司的生产系统,通过生产系统中转各种行为数据和交易数据。
相对于乘用车来说,商用车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比如货车专用的导航,货车从上游的生产系统获知要去的目的地仓库,途中判断是否下高速,都可以自动规划路线。
区别于乘用车,货车物流服务是仓到仓的,借助于智能导航系统,可以优化路径,减少误工现象。将人性化的设计和技术融入到产品的体验中去。
不是做镜子的公司
乐卡车联采用互联网化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没有厂房生产线,不做仓储物流园,不设园区公路港,完全轻量化运行。在收费模式上,乐卡车联同时面向B端和C 端,这主要和其渠道和应用场景有关,而就产业互联网来说,前期可能to B的会更多一些。
汽车后市场比较多、杂,包括保养、保险、金融、共享、用车等,但丛纹弨认为商用车和常用车不一样,SUV和小轿车也不一样,商用车中会有不同的轴数,挂载的方式也有很多种,难以一概而论。
丛纹弨表示,乐卡车联不是做镜子的公司,只做镜子没什么意思。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场景决定了商业模式的不同,但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玩法,关键看是否能够找到一条通往用户的路。
高筑墙,广积粮,要先实现小目标
目前乐卡车联to B的产品已经上市,并且在北京市场上的利润表现良好,同时也基本垄断了几个物流源资源。to C的产品刚刚量产,已经在市场进行了小规模的测试,预计下个两百台量产应该在九月份下线。
当然车载智能后视镜也不是乐卡车联唯一的产品,此外还有一个叫砖头的软件产品。乐卡在两个月内拿下了400家物流公司,另外还有DUI(Drive UI)兑系统,专门为驾驶员做了一套生态系统。第一款产品之后,后续新产品的开发和现在产品的迭代也都在进行中。
“车联万物”是乐卡车联一直坚信的理念和目标,但就目前来说,丛纹弨表示,还是要先定一个小目标,小目标实现了再谈布局,现在谈布局还为时尚早。当前仍然要“高筑墙,广积粮,潜心做产品,埋头搞业务”
是障碍还是便利,车载智能硬件的未来
对于商用车来说,一般是没有后视镜的,因为后面厢体是拉货的。货车司机一般也是直立的坐姿来开车,手臂伸的位置就在挡风玻璃上,因此,把没用的地方利用起来肯定是会带来便利的。
丛纹弨坦言自己并不看好车载智能硬件:一方面,现在所谓的智能硬件都不够智能,不是这个联个网就叫智能了;另一方面,车上使用的场景不多。如果不做产业链不布局,车载智能硬件的发展机会不大,也不多。在商用车上还是比较看好后视镜。在乘用车上还是看好液晶屏。
关于智能后视镜会不会被智能中控取代的问题,丛纹弨认为这是两个产品形态,在商用车上一定不会被淘汰。在技术上包括显示技术、操控体验目前都是障碍,还不到时候。
再者,乘用车开车是后仰式开车,很多人后背靠在驾驶座位上,半躺式开车,手臂伸平最好到达的位置就是前中控台,所以中控屏的车机应该是体验最方便的;但商用车是直立的坐姿开车,手臂伸平直接面对的是挡风玻璃,如果用手去触碰中控屏,体验就及其差,又会影响驾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