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能手机会让你更健康吗?
JOHN HOLCROFT
该公司网站首页放了一张慢跑者的照片,图中的人眼神狂热,而旁边的广告词是:“每一瞬间都至关重要,点点滴滴造就非凡影响——因为健康是你生活中所有细节的总和。”
近2000万人受到这广告词驱使订购了Fitbit产品,还有更多的人们使用其他的设备或者手机应用程序记录每天的步数、消耗的卡路里和睡眠的时间,来帮助他们戒烟、戒酒和减压,或者帮助他们调理慢性疾病。日常生活的点滴被提炼成一条条充满激励的统计数据流,量化个人生活已经变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
记录生活的热潮带来了临床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东西: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每时每刻生活细节的大量私密数据,这与实验室或临床上的控制环境不同,因而显得更为宝贵。“这就如同打开了一扇窗户,可以一窥人们生活的部分细节,而之前我们完全没有这样的机会。”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物理学家与信息学家艾达•西姆(Ida Sim)说道。
在以前,为了从研究对象身上收集一点数据,我们需要为他们精心设计复杂的运动和心率监测设备。但现在,约2/3的美国成人的手机里内置有GPS、照相机、光线和运动传感器,“科学家可以通过人们包包里的手机远程获得他们的健康数据,”西姆说道,“这个想法吸引了新的一群科学家,关注着新的问题。”
打个比方,研究者想知道通过这种方式最终能否发现到底多大的锻炼量或哪一种锻炼方式更有利于心脏的健康,或者究竟哪种方法能帮助人们彻底戒烟。很多研究者希望移动设备不仅能单纯地收集海量数据,还能切实改变人们的行为。通过应用程序里内置的活动,或巧妙的定时提醒,研究者可以尝试监控并随时调整几千人的运动习惯。各大高校的健康中心和政府资助的机构都希望移动医疗(mHealth)能在棘手的公众健康问题方面有所突破,如肥胖、吸烟还是抑郁症等。比如,,西姆参与了一项耗时4年,并由11所高校联合举办的项目。该项目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供的1080万美元资助,旨在开发出新的研究工具,用于分析并利用移动端的数据来抵抗疾病。这个项目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发移动端技术,来帮助人们对付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戒除烟瘾。
但是,这种利用自我记录的潮流来推行健康习惯的方法也绝非完美。自我提升类App的真实效果仍然“不容乐观”,美国西北大学费恩伯格医学院的临床健康心理学家邦妮•斯普林(Bonnie Spring)说道。她还说,商业应用程序中的数据“还远不能达到医学研究所需的标准”。斯普林致力于研究肥胖与烟瘾的行为疗法,同时也是这个NIH项目的一份子。能够真正做到改变用户行为、改善健康或是精确测量的商业应用程序数量几乎为零。
研究者希望为良莠不齐的移动传感器市场引入严格的标准,但他们仍在为一些基本问题踌躇:手机和可穿戴设备里的原始数据足够准确吗?人们会因为手机给出的反馈而做出改变吗?还有要怎么确保人们不会把应用下载下来之后玩两天就置之不理了呢?西姆表示,人们对于移动健康领域的期望仍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现阶段我们仍处于对新技术的兴奋当中,还不能把它落实。”
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步行俱乐部带动了一股新潮流:一种名为“万步计”(manpo-kei)的计步器风靡一时,日文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万步计数器”。当时研究者就迅速考察了这看似方便却又武断的的“每天一万步”目标是否真的能给健康带来益处。现在,每个新的Fitbit手环的默认目标也设定为每天一万步。
但科学家仍然不能确定每天一万步是不是正确的锻炼目标,斯坦福大学的心脏病学家尤安•阿什利(Euan Ashley)表示。“周末进行一些激烈的运动更好,还是每天累积一万步更好呢?我们也不确定。”他说道:“这就好比我们知道了比任何心血管疾病药物都有效的方法——运动——而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利用它。”他认为答案就在手机的健康数据里。
通常情况下考察健康与行为相关性的研究都只依赖于粗略的调研,比如让病人回忆和记录他们之前做过的事情。“‘周一你都做了些什么?’‘周二你爬了几层楼梯?’那些研究都是这么执行的,”阿什利说,“但实际上,我连自己早饭吃的什么都不记得,更不用说上周三做的事情了。”更甚,连著名的历时67年的弗雷明汉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这样重大的成功的纵向研究也使用过这种依靠事件回忆的调研,用于找出行为与健康评估之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