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从“汗水流淌”到“智慧流动”

2024-06-08 12:49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汗水流淌,智慧流动

  智能仓中,多种物流机器人紧密配合,协作完成分拣、搬运等作业;大屏幕上,上千辆运货车的行驶状况实时更新,让工作人员一目了然;满载大大小小的货物,无人车为消费者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无接触服务……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物流”为特征的智慧物流建设正加速推进,铺就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所谓智慧物流,是指利用系列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和推理判断能力,并能自行解决物流中的某些问题。据统计,2020年中国智慧物流整体市场规模是356.7亿元,到2022年10月增长至1280.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70%。

  从“汗水流淌”到“智慧流动”,智慧物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赋予行业多少“科技含量”?智慧物流给企业和百姓带来哪些便利?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智慧仓储:

  “智能大脑”统管全局

  随着物流的数字化,现代“仓储”已不仅仅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中转站”,而是一个能够提供更精细化服务的关键节点。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此应用,推动越来越多的智能仓走向市场。

  采用“二维码+惯性”的导航方式,100多台“地狼”AGV(智能搬运)机器人自如穿行,大大小小箱体被平稳送到工作人员手中……这是浙江省义乌市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地狼仓”的工作场景。

  “从人找货到货找人,仓储变得越来越‘聪明’。”义乌“亚洲一号”仓储负责人翁波介绍,“地狼仓”每小时能完成1500个订单,比传统方式效率提高了3倍,整个“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日均处理订单峰值超过7万单。

  先进智能仓的背后是统管全局的“智能大脑”——智能仓储系统。

  “智能仓储系统,是货物从入库到在库再到出库全环节的‘指挥官’。”京东物流人工智能算法专家赵巍博士举例解释,在入库环节,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可提前优化货物存储位置,“畅销货会存放在靠近拣货产线的储位,同时关联性高的货品会存放在同一个储存区,由此提升多货品订单的拣货效率。”

  到了出库环节,还能根据货品的长宽高,推荐合理包裹数与箱型,避免打包时出现大箱装小物、包裹数过多等问题,减少耗材浪费。记者了解到,智能仓储系统运用到的技术和算法会持续根据实际进行优化,目前已完成了3次大型迭代升级。

  智慧仓储的推广应用,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徐哓靖是义乌市忠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公司主要销售日用百货。与京东物流合作近8年来,他从最早的快递运输,逐渐向仓配一体的供应链合作深入。义乌“亚洲一号”正式运营后,他经营的商品实现了就近入仓,节省了送仓成本。此外,他的商品还被提前布置到京东物流在全国的多个仓库中,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后,商品就可以从距离最近的仓库发出。“一般城市里都是当日达或次日达,稍微偏远的地方,也就晚个一天左右。”徐哓靖说。

  5G网络建设的推进,也为仓储物流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

  去年7月,由美的、中国联通、华为携手打造的5G全连接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正式亮相。依托“5G+智慧物流”解决方案,该工厂成功实现了少人化、无纸化及物流效率的提升。

  华为中国区5G行业创新负责人介绍,“5G+智慧物流”解决方案通过对货车、夹抱车、牵引车等关键要素的实时精准定位,感知车辆和对应货物的空间位置状况,做到对货物信息的实时显示、自动盘点与智能管理。相较于传统单一的定位技术,该方案具备广融合、快切换的特性,能够进一步降低环境依赖、打通数据孤岛。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副所长盛磊认为,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关键是以“数据”驱动决策与执行,通过物流作业自动化、物流规划与决策智能化、物流管理与流程透明化等,与产业的制造与销售流程形成深度嵌套,达到提升物流运营效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的目的。“对整个经济社会运行来说,智慧仓储发挥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整体能耗、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

  智慧分拣:

  “爆仓”难题有效解决

  在快递分拣环节,如今以智能分拣装备为核心的多类型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分拣效率,大量快递滞留在中转站的“爆仓”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12月6日,在6.2万平方米的顺丰西安汉唐中转场内,看不到人头攒动、嘈杂鼎沸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全自动分拣带高速运行。

  经过喷淋系统消杀后,一辆进港货车停靠在全自动分拣带卡口处,车上卸下的一件件快递“乘坐”传输带缓缓向上,在第一关卡“单件分离器”中,摆放凌乱的包裹被整理为一列,并向“安检机”处有序流转;包裹高效通过安全识别后,又通过“六面扫描”机器,快递来自何处、去往哪里一览无余;智能识别面单信息后,中控平台通过“摆轮”将包裹分拣到与其目的地对应的卡口,随后登上出港的货车。至此,一件快递的智能中转之旅便画上句号。

  “以前一条分拣线上要站十几名收包工,大家不分昼夜‘三班倒’,亲手把发往全国各地的包裹集装打包。”汉唐中转场负责人宋林凯告诉记者,有了智能分拣设备,减少了人工扫码等环节,包裹的流转速度和分拣准确率更高,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中转场能24小时运行,一件快递从进场卸车到分拣后装车,最快只要十几分钟。”

  在分拣环节,商品、车辆、设备等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协同要求。近些年,不少智慧物流技术提供方开始在协同领域发力,并形成优势。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做到人、物、场的高效管理,仅靠人工监督和场地巡检,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物流的运作需求。”顺丰科技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解决方案专家郭旭敏对记者说,顺丰综合运用计算机视觉与边缘计算技术,在2019年3月首次对外发布AIoT感知产品“慧眼神瞳”。

  以解决“暴力分拣”问题为例,“慧眼神瞳”可通过分析网络监控视频,自主识别违规抛扔等事件,然后生成消息转给相关责任人,直至问题解决。

  郭旭敏透露,“慧眼神瞳”的开发之路可谓困难重重。试点之初,在对多个物流中转场监控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后,技术团队发现了一个难题:很多监控摄像头要么拍得质量不好,要么拍照角度不对。

  “摄像头采集不到高质量的影像,再好的系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郭旭敏说,挨了“当头一棒”的团队意识到,必须把相关的技术标准统一起来,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质量过关。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