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芯片的机遇与挑战
2022-2026 年中国智能家居出货量(百万台)
作为第三方平台,涂鸦的中立属性和兼容性实现了多云、多协议和多智能语音接入的融合。涂鸦的底层基于 AWS、Azure 和腾讯云三大公有云平台,支持 WiFi、蓝牙、Zigbee、NB-IoT、GPRS 和 Sub-G 等多种通信协议,实现了多云和多协议的统一。在增值服务中,涂鸦提供 Amazon Alexa、Google Assistant、三星 SmartThings、Yandex Alice、百度小度、小米小爱、腾讯云 小微 / 叮当和京东叮咚等国内外各类智能语音助手的接入功能。
腾讯连连
涂鸦智能是新兴物联网厂商的代表,以物联网云平台为控制点构建 IoT 应用生态,连接品牌、OEM 厂商、开发者和连锁零售商的智能化需求。
伴随物联网应用场景拓展,不同设备与不同云平台间的互联互通显得尤为关键。从厂商角度看,影响设备出货量的一大因素是设备可以实现对多少云平台的兼容;从消费者角度看,影响物联网使用体验的负面因素之一就是多个设备对同一云平台不兼容所导致的使用割裂问题。能否支持不同云平台的各类通信协议,解决设备与平台间的兼容性问题已经成为物联网通信芯片原厂面临的一大新挑战。
得益于简化开发和节约成本的优势,物联网云平台的景气度持续高涨,云平台设备接入数高速增长。IDC 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出货量超 2.2 亿台,同比增长 9.2%,预测 2022 年中国智能家居出货量将突破 2.6 亿台,同比增长 17.1%,至 2026 年国内出货量有望突破 5 亿台。设备接入量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应用场景和周边产品的多样化。据 IDC 数据, 2021 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出货量靠前的品类依次为:智能家电(8710 万台)、视频娱乐(4400 万台)、智能音箱(3860 万台)和家庭安全监控(3220 万台),预测至 2026 年,传统意义上的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家电的增长速度将放缓,而新兴的智能照明、安全监控等领域的设备出货量将实现数倍的增长。
物联网技术让更多产品都实现联网,将数据进行采集和传输,最终通过丰富的物联网应用实现智慧化。每一个物联网环境都是由不同的供应商技术混搭而成,这些技术形成了一个复杂且本质上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如果没有统一的集成基础,这些生态系统就会变得支离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生态。
涂鸦智能
物联网被称为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另一方面,天猫精灵在其中起到了连接和赋能的核心作用。利用现有 Android 生态服务,丰富跨系统设备服务能力,突破传统硬件性能限制,实现应用的即取即用。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 3101 内容,欢迎关注。
物联网云平台定位于物联网技术的中间核心层,其主要作用为向下连接智能化设备,归集和存储感知数据。目前,物联网云平台正处于沉淀后模式探索,即将步入快速发展前的拐点阶段。得益于智能家居行业的垂直生态发展,在连接量、参与者和用户不断增加后,复用现有的云技术开发和应用经验,物联网云平台正逐渐向其他应用场景纵向扩展。
小米 IoT 针对开源物联网平台推出开源的 VELA-OS 操作系统,奉加微 2022 年成为首家支持该操作系统的 BLE Mesh 国产芯片厂商,联合推出高性能 PHY6242 蓝牙芯片,助力 VELA-OS 系统在 IoT 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
奉加微已通过腾讯连连 Mesh 认证测试,成功导入下游腾讯生态模组和终端应用客户。
针对这种物联网领域的连接需求,奉加微电子为物联网智能设备厂商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奉加微的 PHY62 系列物联网无线通信芯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栈蓝牙方案,支持 BLE+Zigbee+Thread+ 私标 2.4GHz 多协议栈共存,先后获得蓝牙技术联盟的 BLE 5.2、SIG-Mesh 和 CSA 连接标准联盟的 Zigbee 兼容平台认证。基于 SIG-Mesh 组网技术实现了对包括天猫精灵、阿里云、涂鸦智能、小米 IoT、腾讯连连、亚马逊 Alexa 在内的国内外所有主流物联网云平台的兼容,解决智能设备与云平台间多模通信问题,实现互联互通。
腾讯连连是腾讯云物联网的商业品牌,它涵盖腾讯云物联网一站式开发平台 IoT Explorer,连连官方微信小程序和对应配套的小程序 SDK、小程序插件和开源 iOS & Android App,并整合腾讯云内优势产品能力,同时打通腾讯系 C 端内容资源,提供覆盖 " 云 - 管 - 边 - 端 " 的全链路物联网基础设施。
从运营成果看,截止 2022 年 Q1,小米在全球范围内的 AIoT 连接设备数达 4.78 亿(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拥有 5 件以上的 IoT 设备的用户数超过 950 万。不过,小米云平台的连接增长依然以自有品牌 / 生态链企业品牌为主,第三方设备较少,存在生态圈的互通问题。
物联网时代,数以百亿的智能设备、边缘设备部署在各个角落形成万物互联,并在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下,万物互联继而向万物智能演变,全球物联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实现互联,这为全球物联网连接市场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随之诞生的多样化物联网协议和不同生态体系的兼容,也将导致物联网行业面临新的障碍。
奉加微从行业需求出发,在物联网芯片底层硬件和协议方面进行兼容性设计和创新来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从行业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的判断和技术储备,致力于持续推动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更好的布局物联网市场,亚马逊云推出了 Alexa for IoT,与芯片企业合作推出了集成 Alexa 服务的开发板。也就是说,如果有企业在做智能家居相关的硬件产品,并需要和 Alexa 快速集成的时候,企业只需要购买这些开发板就可以了,企业能够使用开发板来进行相关产品开发,而不需要相关开发人员再去做适配和调试。
亚马逊智能语音助手 Alexa,大家都不陌生。Alexa 已经应用在许多智能家居的场景下,不论是电视、手机、音箱、穿戴设备等,以及机器人、汽车上的应用都非常多。使用 Alexa 语音服务构建语音转发设备,客户可以与之交谈并启用对基于云的功能的访问,包括音乐、信息、智能家居控制和成千上万的 Alexa 技能。
依托阿里的庞大生态体系,天猫精灵通过搭建开放平台赋能 loT 合作伙伴,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截至目前,天猫精灵已接入超过 1000 多家第三方平台,覆盖超过 260 个行业品类,涉及超 1600 个品牌、6800 多个型号设备以及超 3.55 亿可连接设备,成为最大的 IoT 生态开放平台之一。
据了解,阿里云 IoT 已连接的智能设备覆盖 200 多个国家,119 个品类,5000 多个 SKU,合作品牌多达 500 个,接入 5000 家企业。
云平台连接数高速增长,
首先以阿里系云服务商为例。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沿袭了物联网市场的典型特征,是一个高度分散的长尾市场,厂商凭借自身核心优势,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入局,行业竞争也逐渐激烈。目前物联网云平台厂商大体可划分为:基础云服务厂商、通信领域厂商、软件服务与应用系统集成商、垂直领域传统厂商和第三方平台公司等。
亚马逊 Alexa
平头哥、阿里云、天猫精灵携手奉加微四方合作,针对 IoT 应用推出 PHY6212/PHY6220 芯片,对芯片的无线通信、外设、操作系统进行深度优化,成功导入天猫精灵、盒马新零售、菜鸟物流管理系统等阿里生态。
物联网云平台受应用层需求的驱动,可广泛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工业、教育医疗等诸多应用领域,下游需求爆发与行业场景的完善将自下而上促进物联网平云台的发展,据 CIC 预计,2024 年全球物联网 PaaS 市场规模可达 1717 亿美元。
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是一个集成了设备管理、数据安全通信和消息订阅等能力的一体化平台,向下支持连接海量设备,采集设备数据上云;向上提供云端 API,服务端可通过调用云端 API 将指令下发至设备端,实现远程控制。
此外奉加微的物联网通信芯片在射频和低功耗两大关键性能方面具备巨大优势。在射频性能尤其是接收灵敏度指标上达到国内最优的 -99dBm@1Mbps,先进的低功耗 SoC 架构设计实现了接收模式 4mA、发射模式 4.6mA 的低功耗性能,未来还将推出峰值功耗 1mA 左右的超低功耗产品满足市场对电池供电设备终身工作的需求,并针对工业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的应用方向,融合 MEMS、高精度 AFE 信号链等技术推出可靠性规格和安全规格更高的系统级新产品。
小米 IoT
物联网芯片面临新挑战
Alexa 不仅能在硬件上集成,也正在和许多软件来做集成。比如,在海外通过 Alexa 和抖音集成,用户可以用 Alexa 操控抖音上的视频内容。
写在最后
阿里云物联网平台的产品架构
*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腾讯利用其社交属性切入物联网,巨大的用户基础和应用入口是腾讯物联网平台的核心优势。
奉加的 PHY62 系列 SDK 已经实现 Alexa 直连,为出海客户提供足够的平台底层技术支持。
阿里云 IoT/ 天猫精灵
总体来看,物联网云平台已成为行业厂商的必争之地,龙头厂商和领先第三方已经凭借各自的云资源优势和软硬件协同性逐步建立生态圈层,平台连接数等已有快速增长,占据先发优势。
据艾瑞咨询统计,2021 年中国物联网设备连接量达 88 亿个,预计到 2025 年将突破 150 亿个。物联网设备连接量的持续增长为物联网云平台的发展输送养分,拉动产业链上游物联网云平台市场需求持续扩容,推动平台从设备、数据持续积聚的 " 量变 " 走向从应用使能到业务分析的 " 质变 "。
因此,物联网平台为所有连网设备提供了一个 " 汇聚点 ",并用于收集和处理它们通过网络传递的数据。物联网创造了巨大的数据量,但这也使得数据在内部存储和监管方面面临挑战。对此,云计算凭借其计算能力、连接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优势赋能物联网,为物联网领域带来一场技术革新。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不仅是越发规模化的生态建设成就,更多还是阿里云和天猫精灵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对于厂商来说,借助天猫精灵以 AI+IoT 为核心的技术及其背后的庞大生态链条,为打造百款千万级智能爆款产品提供了可能。
我们围绕当前业内几个主流物联网云平台,来看看这些厂商的布局和特点:
(图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手机是小米 AIoT 的核心战略,小米推行 "1+4+X" 战略,全力打造 AIoT。"1" 是最重要的核心——小米手机,"4" 是指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路由器、笔记本电脑这四个入门型产品,小米设计和研发 "1+4" 部分的核心产品,通过投资、管理生态链企业以及第三方合作的形式共建 X 部分,聚焦于建设智能硬件开发与应用生态,包括面向开发者的开放平台、面向智能硬件的协议标准和模组芯片、面向终端用户的交互应用。迅速丰富扩大 IoT 产品线。
可以看到,不同产品和不同领域都可以通过亚马逊云的 IoT 服务和 AI 服务形成闭环。在设备端,亚马逊云为许多设备软件提供了很多设备的 SDK,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将其集成到智能硬件产品上,并且还能将硬件上的数据收集到云平台上。此外,亚马逊云科技还提供了对这些设备进行防护、诊断、管理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