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抗击疫情?
澎湃号 > 博鳌亚洲论坛
科技|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抗击疫情?
2020-03-23 0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博鳌亚洲论坛
关注
以下文章来源于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大力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研究的态度解读中国
疫情快讯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国家采取史无前例的紧急救援措施,城市运行、人民生活、企业生产经营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延迟复工、开学等,对不少行业(如餐饮等服务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工智能、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进程(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
新冠肺炎疫情对智能产业尤其是智能物流来说,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和机遇,如应急物资的调拨、分发,应急物流与供应链体系的构建等。不少企业通过提供无人配送、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支持等不同类型服务,参与到疫情防控中。
原文 :《新冠肺炎疫情给智能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美物流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大力
图片 | 网络
智能物流设备如何执行防疫工作?
“无接触”配送
智能物流装备多场景助力防疫工作,降低疫情扩散风险。为了尽可能减少个体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不少科技公司提供无人配送技术,配送机器人纷纷“出战”。
在医院或隔离区,后勤仓库与病房、病房与垃圾站、超市与小区等地点,无人配送机器人承担起物资、药品、食物运送的工作;在社区,各快递公司、外卖平台通过移动智能快递柜等推出“非接触配送”服务,无人车也为部分地区居民配送蔬菜,保障居民生活所需;无人机也已开展无人机配送的准备工作,为已经封闭的地区提供物流服务。
在高速路口、主干道路,无人机通过喊话系统进行交通疏导,担任起“空中交警”,提醒车主提前做好入城相关信息登记,进行人车引导。同时无人机搭载测温系统,采用高精度红外测温,对所有人进行在线测温。
对于乡镇地区的宣传督导,无人机发挥优势,可大范围覆盖村落,有效提升防控效率,对于车辆难以深入地区,也能进行较好的监测。
对于人员密集的场所(如高铁、机场等交通枢纽),结合疫情防控实际需求,引入巡逻机器人,配套实时测温系统,实现疑似病例筛查、疫情消息通知、防控知识宣传等功能。
构建应急物资管理平台,综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物资采用二维码/RFID签单等电子技术手段,与终端进行一一绑定,实现物资筹措、仓储物流实时跟踪、在途控制一目了然。
对疫区车辆搭配基于GPS、LBS、Wi-Fi等定位技术的产品,确保物资运输途中不失联,并实现通行信息化、平台化管理,对运输线路实时监管。
智能分拣、智能仓库,缓解物流供应链周转压力
随着疫情的发展,不少地区延迟复工、开学,此时网购订单数量持续增加,以生鲜冷链为主的到家服务需求爆发,整个物流供应链周转能力受到很大的考验。疫情之下,供应链物流涉及到物资产能、库存、调拨、分配,更加考验技术、基础设施以及统筹能力。此时,仓库智能化设备,如分拣AGV机器人、自动化智能仓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无人仓的高效运作保障了货物的出库。
苏宁的无人智慧物流仓,实现了整件商品从收货上架、存储、补货、拣货、包装、贴标以及分拣全流程的无人化与高效率。另外京东分布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能力(武汉地区的亚洲一号更是当地仓储、分拣能力最强的智能物流中心),把物流短链、智能、共生的理念在应急物资运输上进行充分发挥,保障了全国医疗救援物资的物流发运需求。顺丰利用自身的物流技术和供应链服务能力,打造一条从供给到物流交付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应急物资运输以及居民生活。
物流智能化不仅仅体现在末端配送的智能化、仓储的智能化,在供应链能力的背后,数字供应链、运力优化布局等都至关重要。
智能算法助力物资调拨及运力优化,减少人力分配时间
运用云计算等技术,充分借鉴“双11”等大促销期间的资源调配、运力优化的经验,优化智能算法,建立应急物资分析模型,提供智能化资源调度及运力优化的建议,解决机构物资管理人员紧缺、耗时长等问题,同时有助于物资统一管理调配,提高抗疫工作效率。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应急物资及管理平台,实现应急物资的筹措、追溯、调度及物流实时跟踪、在途控制等功能;提高应急物资供应链分析能力,实现态势感知、需求预测、资源规划、力量调控。
推进应急物资供应链标准体系建设,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有效链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实现基础设施与物流运输工具的无缝对接,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运输和配送。
供应链系统升级,推进供应链的数字化、智慧化、协同化能力
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从采购、订单、仓储、物流、配送、结算、对账等全链路数字化。从实用与场景出发,将应急物资的所有数据和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整合,通过统一的供应链数字化平台进行管理,让客户用可视化的数据看到全球物流运力的动态变化情况,实现供应链可视化和透明化,从而为抗击疫情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疫情对于劳动力依赖程度较低的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化物流中心的影响比较小,而对服务业等影响较大,因此,基于无人化、少人化的物流场景将会有较大的发展。以新业态与新模式为核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为技术基础,以智慧物流装备为抓手,鼓励无人仓、无人驾驶和城市物流大脑的研发应用,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效降低各行业对人工的依赖。
本文转自:社会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亚洲浪潮,博鳌视野
立足亚洲 面向世界
传递论坛最新动态 促进亚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对话的传达者 亚洲共同发展的瞭望者
原标题:《科技|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抗击疫情?》
发送邮件至zhengwu@thepaper.cn申请加入澎湃政务号或媒体团
特别声明
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