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智慧医疗 精准治病

2019-12-26 12:35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lip 瑞士天气预报15天 because i love you 永丰县新闻 财经927 fantastic baby 全职法师第二季

  2015年4月15日,华南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山一院启用。 康健 摄

  2011年9月28日,中山一院远程会诊系统启动后,医疗服务将快速便捷辐射到基层及边远地区。黄亦民 摄

  10年前,2009年广州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8.95岁;到2018年,广州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28岁,这个数据,远高于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77.0岁,广州的人均预期寿命在十年间增加了3.33年。

  为市民的健康医疗保驾护航,10年间,广州的医疗水平飞速发展,微创技术、机器人手术、AI技术等逐步运用并推广,市民看病就医从以前仅是治疗疾病,发展到了如今的舒适化就医。10年前,当有人说起机器人手术,很多市民会觉得不可思议,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个庞然大物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如今,广东已有4台机器人,在协助医生完成各类手术,解决患者病痛。未来,广东医疗技术又将有哪些变革?广东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表示,当前正处在第三次信息浪潮的启动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驱动特征日益突显。下一步,要积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健康医疗融合向纵深发展。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艳

  机器人手术数量十年增百倍

  医疗水平的进步,技术的革新,为市民的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几百年前,列奥纳多·达芬奇设计出第一个机器人。如今,科学家们站在达芬奇的肩膀上,设计出用于外科手术的达芬奇机器人。公众熟悉的腹腔镜、胸腔镜等手术都可以通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实现。外科的各个领域中也都有达芬奇的身影,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困扰女性的子宫肌瘤、宫颈癌以及小儿泌尿系统畸形等众多疾病都可以通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

  然而,即便在十年前,当有人问起:“听说有了一种做手术的机器人,你敢让机器人做手术吗? ”可能很多市民会感到不可思议,但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了,并在临床中应用,只不过在中国大陆还很少,一年仅有300多台达机器人手术。2015年,华南地区引进了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19年,广东共有4台机器人,这4台机器人协助医生完成了各类手术。十年间,机器人手术数量迅速攀升,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全球装机数量近4300台,其中,中国大陆81台。去年,这些机器人在大陆完成的手术总量超过3万台,相较于十年前的300多台已增长百倍。

  术后并发症远低于国际水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2016年1月1日装机开展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治疗实体恶性肿瘤以来,截止至2019年2月,已成功为1695例恶性肿瘤病人实施了微创外科治疗。其中泌尿外科的机器人手术治疗量,更是在2019年3月1日成功突破1000例。这也是目前我国华南地区第一家利用一台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短期内完成1000例恶性肿瘤微创外科治疗的泌尿外科。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泌尿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也挂牌落户在该院。

  机器人手术时机器直接给病人做手术吗?并非如此。因为这个问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的医生们曾遇到很多 “笑话”。泌尿外科主任周芳坚说:“我每次和病人说,明天我给你用‘机器人’做手术。”病人马上站起来反对,“周主任,我来这里是找您给我做手术的,不是找机器人给我做手术的”。 周芳坚每次都要跟病人解释,“虽然说机器人手术,但是还是我在做,只是我操作机器人在做手术,机器人只是一种目前最先的微创手术设备,一种操作工具,最重要的还是主刀医生”。

  机器人手术是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操控的。医生在达芬奇手术系统控制台上的操作,被系统精确无误地实时传递,并同步在患者体内的微小器械上。达芬奇手术系统不能编程自动运行,也不能在没有医生的参与下自行决定执行任何外科步骤。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刘卓炜说,以该院在保留肾脏的肾癌手术为例,中心的手术成功率达到100%,且术后并发症仅为2%,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5%~10%。且病人平均术后出院时间为3天,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出院快3~5天。由该院泌尿外科主任周芳坚主刀的一名60岁患者,甚至在术后第二天就出院了。

  典型案例

  借助机器人“开刀”阿婆出血仅50毫升

  70多岁的麦婆婆以前也没想过自己的手术会由机器人来参与完成,麦阿婆是壶腹部肿瘤患者,需要进行腹部最复杂的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为麦阿婆主刀的是中山一院胆胰外科主任殷晓煜教授,他介绍,麦阿婆当时存在明显营养不良,体重仅39公斤,营养状况较差,再加上高龄。和家人沟通手术方案时,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治疗是最佳的选择。手术当天,麦阿婆术中出血仅50ml,术后第二天就开始下床行走,第三天便可开始进食流质。殷晓煜介绍,机器人手术不仅对患者具有优势外,对医生来说,也有很多帮助,因为机器人拥有三维高清视野,有利于精细解剖、复杂的手术的操作。同时,机器人拥有可转腕的关节,在缝合、吻合、出血控制等方面都更有优势。对于医生手部的一些颤抖还可以滤除,做手术更稳。

  畅想未来

  直接远程手术并非难事

  机器人手术可以实现隔空取瘤,未来远程手术是否也可以实现?对此,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博士表示,结合现在的5G和机器人手术等高科技,未来,实现远程直接手术并非是难事。

  庄一强认为,“未来,医疗技术离不开‘云大物移智’这五个字,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医疗和智慧医疗。‘云大物移智’的发展将使得精准医学、‘去时空’医疗、机器人护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e时代手段成为可能。”

  在展望未来发展时,庄一强认为,医院都将建设成智慧医院。“对于病人的随访,可以结合物联网的发展,利用高科技的可穿戴设备。比如,病人初诊回家后,随身穿戴这些设备,设备可以监测脉搏、血糖、体温等,甚至可以将设备连接马桶,监测大小便,生成的数据可以传给医生。这样病人在家,医生根据这些数据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这样就避免了网上看病可能出现因为距离产生的误差。”对于病人来说,打破时空限制并非遥远。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