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发展智能快递柜提供多种配送方式
返回产经网首页 >>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快递柜作为快递服务终端的设备,毫无疑问到目前并未普遍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原因在于当前的快递柜是快递哥的而非消费者的:一者消费者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快件要不要进快递柜收件人有充分选择的权利,然而这个权利被快递哥一刀切地作了主,让消费者颇感不爽;二者送达快递柜消费者的便利感相对缺失,除联系告之不及时之外,不少的快递柜并没有解决“最后一百米”的问题,消费者不是便利的受益者。
“过去两三年时间,快递柜发展比较快,很多企业都在加快投放。”知名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说。然而,与快递柜的快速发展形成对比的是,用户的体验感似乎并不是特别好。“一个较明显的现象是,因为把包裹放到快递柜而导致的用户投诉比较多。”
快件进柜还是送上门,并不只是快递服务的权利之争,反映到智能快递柜发展与市场竞争,一定程度来说还是服务功能定位的偏差。与快件一一送上门相比,快递员批量送到快递柜,要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无形中增强了快递哥对智能快递柜的依赖,目前的运营正是基于快递员的付费制度,这事实上导致智能快递柜是快递员投递的辅助设备,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快递业的终端服务,实现与快递服务流程的深度融合,成为维系寄收送三方的对接渠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2010年,中国邮政成立第一台智能包裹投递终端后,智能快递柜行业进入公众视野。2012年至2015年间,大量智能快递柜企业成立,企业随着资本入局——2012年8月京东开始投放智能快递柜,同年12月,速递易成立;2013年,苏宁开始投放智能快递柜,2014年云柜成立。2015年,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联合投资成立丰巢。
“要求快递员在将包裹投放到快递柜之前需征得同意,其实是保障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一名快递物流业内人士介绍,而与此同时,新法规如果真正开始落实和执行下去,将有可能降低快递员派送件的效率,波及快递员的收入水平和福利保障。因此,面对新规内容,快递企业如何做出适当调整,设置更为科学的监督和工作考核标准,是眼下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