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破除车联网迷信之一:“OBD”不是车联网
三是,车联网讲究“车下线上”(当然车上线下也需要),和永远在线,而永远在线的前提是永远在车上存在并且加电,这是汽车互联网的精髓,也是V2X的精髓,不做颠覆性设计考虑的人(手机永远有电池和车机永远有电池居然不一样),无法理解此中精髓。
车联网三大要素
小结:为什么"OBD"不是车联网?
因此,OBD电脑检测端口就成为汽车后装唯一可以连接车身总线的汽车端口。但OBD只是一个物理端口的规范,市场上大量后装电子都从OBD接口进入汽车,所以OBD终端一下子都成为车联网终端了,这种概念的偷换其实与车联网业务和应用,本质上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让汽车能在网络上反映出来,这是最起码的硬道理,目前很多车联网产品,都不能在互联网(手机)上真实地反映出汽车的本质属性,例如在网络上,车辆的地址和标签、唯一性认证问题?如何区分?每一把枪的物理区分是依靠其膛线,因为没有任何两把枪的膛线是一致的。同样,车联网中,如何把网络上的车辆证实,同时还要加以严格区分?
还有一点重要的,如果是通过破线来安装新的硬件,那么一切“汽车三包”都不存在了,面临重大风险。
(编辑:胡智权)
既然与汽车CAN等总线相连,那么就必须符合汽车CAN总线设计所遵循的一切规范和标准,及所谓的“车规”。因为汽车是重要的资产和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东西,怎么扩展,都要符合汽车产业的设计规范和管理要求。对于任何后来扩展和装配的汽车电子部件,都要求在不影响汽车CAN总线工作前提下实现。所以有第二个车联网终端的原则:“只监不控”。
我们采取了最简单的归纳法,来定义汽车智慧感知。把实体汽车搬到了网络上,还能够称之为汽车的、这样的“数字素描图”,就是所谓的智能感知。即通过远端设备,把一辆车的基本数字属性,完全展现到互联网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上),这样的数字属性集合,就是所谓的智慧感知范畴。
一是手机在车上时间很少(蓝牙连接每天不超过1小时,且不广谱适用),不能做到全天候相连和对车况数据的实时采集;
因为你不是车厂,无权对所有的车辆实施远控(国外一些国家和组织已经根据发生的事故案例立法了),外部厂商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关键的是,做车联网根本就不需要这种控制功能,违背这个原则的人,会应了那句话:“出来混的,早晚都要还的”。
要素二:对车辆的智慧感知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