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投入千亿的菜鸟网络智慧物流做得怎么样?
AI 前线导读: 2018 年双十一,阿里当日成交额再创新高,达到了 2135 亿元,而双十一产生的物流包裹数量也达到了惊人的 10.42 亿,1 亿包裹签收时间从 2013 年的 9 天缩短到 2018 年的 2.6 天;一周送达超过 11 亿个包裹,相当于 2006 年中国全年的快递业务量。这背后依靠的正是菜鸟打造的智慧物流网络。 2016 年菜鸟开始谈智慧物流,并提出了“未来五年智慧物流会进入加速期”的说法。2017 年,阿里表示未来五年继续加持 1000 亿投入,加大布局新零售与物流全球化。作为与零售、金融并列的“商业基础设施”,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在成立的四年间已经建构了一张数字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物流网络干络,以支撑全社会的商品配送需求。在 1000 亿未来的背后,有哪些技术实践在推动着智慧物流的发展?为什么阿里这么看重物流并成立了菜鸟网络专门攻克这一领域?近两年菜鸟在智慧物流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带着这些问题,AI 前线采访了菜鸟网络 CTO 谷雪梅老师。 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I 前线”(ID:ai-front)
为什么要做智慧物流?
未来属于产业互联网,而智慧物流市场是最典型的产业互联网。
在 2018 年年中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网络总裁万霖宣布,菜鸟 All In 新物流赛道。在菜鸟看来, “新物流不仅仅是新零售物流”,新物流应该包括 IoT(物联网)技术、新零售物流与全球化网络三部分,引领全行业转型升级。新物流离不开智能化,这也是大众更经常提到的所谓“智慧物流”。众多物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个性化服务是新物流的核心,而技术则是其关键驱动力。
为什么菜鸟这么看重智慧物流这个大方向?
首要原因在于当前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伴随而来的机遇。
着眼全球,中国和美国是全球两大经济体,但国家的需求密度分布、人口分布差异导致了物流格局的不同。实际上,中国物流大而不强,其物流成本占到整个 GDP 的 15%(发达国家仅占 10%);符合现代物流要求仓储标准只占 12%;由于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导致包裹单价逐年下降;全国 2000 多万台货车的空驶率加重了环境污染;员工留存率低,导致快递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物流企业没有数据互联,形成信息孤岛。这些都是物流行业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智慧物流的机会所在。
谷雪梅表示,物流场景足够大、足够落后,比较传统,同时又能跟阿里的电商场景天然对接。市场上很多公司还在寻找场景,才能基于场景对架构、技术和算法进行优化,而菜鸟刚好有这个场景、刚好需要在技术层面上进行优化,因而重点布局智慧物流也是理所当然的。
另外,智慧物流市场是最典型的将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人力资源短缺是当前传统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货车司机也好,物流仓库内的工作人员也罢,工作环境不佳,而且做的事情也主要是简单重复的重体力劳动,赚的又少,如今愿意做这些工作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这次双十一我们派送了 10 亿个包裹,包裹数现在每年至少还在以 20% 以上的增长率增长,以后要是没有人愿意干这些活,那我们怎么把这些包裹送出去?”因此,哪怕是为了把阿里的生意继续做下去,菜鸟也必须要做智慧物流,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考量。与此同时,智慧物流是阿里国际化发展必须奠定的基础设施。
“市场和劳动力供给不足,我们需要承接的商业目标又非常高,这个巨大的鸿沟要靠技术和设备来弥补,这就是菜鸟为什么做智慧物流的最核心的原因。”
谷雪梅补充道,智慧物流做好了,整个物流行业也会变得更好。对于物流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减少重复劳动,对于物流行业的消费者来说可以更快地收到快递、甚至做到按需配送。“这真的是一个挺基础的事情,不仅接地气,也会有福报。”
菜鸟在智慧物流上的目标可以总结为两点:时效更快、成本更低。时效方面,菜鸟的目标是实现中国 24 小时、全球 72 小时必达;与此同时,菜鸟还要降低物流行业的损耗成本,目标是将当前物流行业占国民 GDP 的 15% 降低到 5%。要做到这两点,不进行重构是不可能的。
与早前消费互联网刚刚起步时面临的问题相同,当前传统行业的可用数据也相当匮乏,而数据是实现智慧物流的大前提。菜鸟首先要通过部署 IoT 设备实现数字化,才能基于数据将算法铺开,这就使得 IoT 技术在菜鸟的智慧物流战略中变得异常重要。
这几年菜鸟做了什么?
阿里最新一季财报显示,阿里 2019 财年 Q2 营收 851.48 亿元,其中菜鸟物流营收达 32 亿元,新零售背景下,菜鸟的物流搭建体系初见成效。从 2013 年初创到至今过去五个年头,菜鸟网络目前已经覆盖了全球 224 个国家,在国内可触达 1368 万辆物流货车、管理 3000 万平方米仓储面积,双十一订单从 1.67 亿到 2018 年突破 10 亿,实现了电子订单的在线化,快递当日达和次日达,达成了全球通关一体化的平台。
在 2018 年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继电子面单之后,推出了又一个行业平台级人工智能产品——菜鸟语音助手。它能够在快递员派件过程中自动给消费者打电话,听得懂消费者的话、甚至方言,识别消费者选择的包裹送达地点,并将结果实时反馈到快递员手机端。如此一来,快递员就可以专心派送包裹。现在快递员平均每天要派送 150 个包裹,很多人来不及打电话,如果全部采用菜鸟语音助手,预计每天可为全国 200 万快递员节省 16 万小时的通话时间。
除此之外,菜鸟“未来园区”也重磅亮相,同步向外界公开的还有菜鸟小盒、扫脸开柜、快递塔等一大波“黑科技”。
谷雪梅将菜鸟过去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归功于整个市场环境的加速。“现实迫使我们主动出击,商业需求推着我们往前走。”距离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不过半年,菜鸟推出的未来园区已经有了飞速发展,一方面就是得益于商业需求端的增长。在供给侧,整个 IoT 产业的繁荣也给智慧物流提供了很大助力,IoT 设备成本一旦降下来了,企业就可以瞬间做到大规模扩展。谷雪梅认为时间点已经到了,IoT 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借助 IoT 产业的东风,菜鸟在技术上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了重要突破。菜鸟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成果应用在端计算上,做了很多端侧硬件加速工作,不仅提高了端侧运算的速度,还将成本大幅度降低,这使得菜鸟 IoT 和智慧物流的速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