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能快递柜遍地开花 能否守好“最后100米”?
“没有电话通知,就只有一条微信推送,包裹就直接给我放到快递柜了。”家住建邺区兴隆大街的李先生向记者抱怨,“双十二”之后的几天,他基本每天都要自取快递。记者日前走访多个小区看到,小区门口摆地摊或到快递柜自取已成为常态。“都说快递应该上门的,可现在每天晚上8点都要在这里找,天气越来越冷,有的甚至要到对面的小区快递柜里拿。”家住奥体新城海棠园的黄女士说。
近年来,为解决终端配送难题,智能快递柜应运而生,在各个小区、写字楼附近遍地开花。它能够提供24小时自助取件服务,解决了快递配送“最后100米”的痛点。但近期,不少南京市民发现,一直免费的智能快递柜开始“打赏收费”了。另外,智能快递柜逐渐变成了“甩手柜”,说好的快递上门服务也不见了。
不过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虽然目前快递柜公众号积累了不少会员,但是很多用户也仅仅只使用快递存取业务,其他业务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我们还是希望快递柜作为社区的流量入口,提升线上的业务,这些线上业务的盈利每年都是在增长的,虽然不多,但未来是一种趋势。”朱一阳说。
“初始投资太大了,柜体的费用再加上入场费、系统维护费,一组标准快递柜至少要3万块钱。”朱一阳说,自2012年起,投身智能快递柜行业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智能快递柜遍地开花,俨然形成了一个风口。但因为运营维护成本高、竞争激烈等原因,快递柜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此外,物业的入场费也在水涨船高,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
企业心声:初始投资花销大,附加业务难见收益
智能快递柜遍地开花,新问题来了
除了快递普遍不送货上门,部分地区的快递柜,还悄然从“免费”变成“打赏收费”,还有的开始收起“超时费”。江苏云柜副总经理朱一阳表示,对部分地区的快递柜收取“超时费”,一方面是督促用户尽快取走快递,避免资源占用,另一方面确实是来自经营的压力。
于是,不少企业开始拓宽运营渠道,不少快递柜公众号定期推送水果、生鲜等生意,还有一些开展了手机回收、金融消费贷款等附加业务。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快递服务中心,近邻宝智能快递柜就面向学生群体推送考研培训班、驾校招生等广告。
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快递暂行条例》中明确了投递和验收规则。《条例》要求,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从现实情况来看,送货上门的服务很难实现。申通快递员陈军向记者介绍,高峰期每天快递包裹达到五六百件,如果各个上门签收,当日任务肯定处理不完。陈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投入一件包裹快递柜需要收取0.4元—0.6元的费用,高峰期每月他们将自付一两千元。但为了提高派件效率,争取更多的提成,他们甘愿自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