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资本热市场冷 智能快递柜遭遇尴尬
智能快递柜作为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也引得各路资本竞相涌入。2015年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宣布投资5亿元成立丰巢科技。2016年10月,中集e栈、上海富友收件宝、江苏云柜组成创赢联盟,形成了以速递易、丰巢和创赢联盟为主的三巨头格局。2017年7月,中国邮政集团与驿宝网络入股速递易,中国邮政以50%股份控股速递易,“国家队”正式进入智能快递柜行业。
今年以来,鼓励发展智能快递柜的政策密集发布。2018年“国办一号文”首次明确智能快递柜的公共属性。今年5月起正式实施的《快递暂行条例》鼓励企业共享末端服务设施。
国家邮政局10月17日发布的《2018年9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前三季度,随着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向服务质量竞争转变。其中,快递企业与第三方创新末端投递形式,基本形成上门投递、智能箱投递、平台投递等多元末端服务体系,主要企业设立智能快件箱25万组,箱递率达到8.4%。
三是整体规划障碍。目前智能快递柜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快递公司、电商、第三方服务等进入该业务领域的驱动力不同,例如快递公司是为强化末端控制力,电商为了增加服务多样性,有些第三方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发展新型地产。各类经营主体之间存在业务和利益冲突。为了避免市场混乱,智能快递柜市场的整体规划和业务备案监管,就显得十分重要。
“市场的未来,最终取决于能否形成一个成本分担、收益共享的机制。”快递专家赵小敏认为,消费者和快递员都不应作为快递柜费用的承担者,而是应该由快递企业通过提升快递价格来“支付”这部分成本。
“智能快递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尽可能地保证效率、成本、体验和信息的互动,以及与终端最后几百米尽快协调达成共识。”刘大成说。
赵剑波还建议进一步确立行业规范。“智能快递柜行业从业者需要逐步探索出代管、租赁、维护、分成等各个环节的利益分享机制,维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要着力避免像其他行业那样,‘风口’过后,大量公共设施资源被闲制,最终造成大规模的社会资源浪费。”(记者 班娟娟 实习生 董洁)
+1
政策上持续加码,资本也在加快涌入,智能快递柜正由一二线城市加速向三四线城市布局。然而,与资本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智能快递柜市场遭遇的用户不理解不买账、运营方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仍未解决。总体而言,智能快递柜还是入不敷出,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走入十字路口。 作为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智能快递柜市场正一路“狂飙突进”。国家邮政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主要企业设立智能快件箱25万组,箱递率达到8.4%。另有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快递柜市场规模将近300亿元。 然而,与资本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能快递柜目前还面临客户不买账、市场难盈利等多重尴尬。“快递员变懒了,家里明明有人,却直接扔到智能快递柜。有时候连个通知都没有,就直接发个短信。遇到工作忙,没时间去取,还要面临超期收费的问题。”家住北京丰台区某小区的李先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2018年1月,丰巢科技获得来自玮荣发展、顺丰投资、申通有限、福杉投资、普洛斯投资、鼎晖孚涵等投资的20.73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2018年4月,菜鸟驿站智能快递柜上市运营。2018年5月,申通快递、韵达股份、圆通速递和中通快递等民营快递公司宣布向菜鸟供应链全资子公司浙江驿栈增资31.67亿元。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智能快递柜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2015年全国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为69亿元,按照我国快递业务不断增长态势,以及智能快递柜的迅速发展,预计2018年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将达169亿元。到2020年,中国快递柜市场规模将达近300亿元。
上述《2018年9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快递物流领域投融资规模超过1100亿元,其中末端网络成为主要投资领域之一。
居民家门口的快递柜从原来的免费使用悄然变成了收费使用,这笔费用该由谁来出成为快递柜公司、快递公司、消费者三方争论的焦点。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不论是电商平台,还是快递柜平台,均未提示消费者使用快递柜需要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