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物流的智慧转型: 技术迭代提高效率 行业开放加速信息共享
本报记者徐维维实习生郭杨凡上海报道
“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和减税降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负担,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助力经济发展。”李克强总理5月1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连续五年下降,比2012年下降3.4个百分点。
确定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的同时,科技也在进一步帮助物流降本增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日前举办的2018亚洲物流双年展上看到,多家物流企业展示了人工智能、物流(002010.SZ)市场品牌部总经理、全国分拨中心业务负责人韩雪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传化智联正搭建智慧物流商城,希望成为公司所有数据流量的出入口,集聚物流供应链上包含货主企业、货运车辆及大众物流企业等各类主体。
韩雪峰介绍,目前传化智联打造的智能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传化网,主要依托城市物流中心网络、智能物流系统和支付系统三大基础设施,服务生产制造企业,包括供应链前端的集采集购,到中间的生产、仓储,再到信息互联互通,希望通过搭建服务供应链体系提高效率。
“物流公司本质上早晚都是科技公司,最后就是看效率,而数据可以改变供应链交付。”城市配送物流服务商云鸟科技创始人兼CEO韩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通过数据感知供应链、聪明地做决策,并且可以有效监管,而如果B2B本身的物流效能透明度很高,一定会反向促进商流的发展。
他透露,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云鸟科技会考虑在低速城配上找到无人车的应用场景,比如夜间回仓。还将在运力上希望做到系统百分之百撮合司机和价格,使交付过程更加数据透明化,并将继续攻智能排线以降低成本。
服装供应链企业新亦源董事长王伟也表示,原有的实体物流如今想变革甚至翻身,首先要变成一家技术型公司。在全渠道趋势下,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是实体物流的机会。
“很多物流企业只是做信息化,但行业变革更多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平台与网络做深度融合。”王伟表示,对于实体物流来说,数字化转型是要真正地围绕C端、B端客户发掘数字化物流生存和发展的机会,通过技术、数据、智能产品等智慧物流应用,优化客户体验。
开放是趋势
在韩雪峰看来,目前智慧物流的痛点在于发展两极分化,占中国社会物流总量80%的还是包括小干线商在内的基础物流,要想实现智慧物流普及,需要普及这些主力军,这是传化智联的主攻方向。
此外他认为,服务制造业供应链过程的难点之一在于信息不对称,很多企业不愿开放信息和数据。
顺丰科技数据总监余何也认为,数据一定要以跨公司、跨集团的方式打通。顺丰在两年前组建地图团队,在四维的基础上重新绘制自己的物流地图,依赖全国80万快递小哥的移动数据,根据定位坐标来命名地址,可以精确到“哪个小区哪个后门的哪一侧”。
余何表示,未来将依托顺丰的自有地图做一个生态,希望多方供应商介入,与大量合作伙伴一起来做供应链物流的生态环境。“未来我们希望把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在我们能够通过软硬件定义的物流供应链下集成大量的供应商大生态里,把所有资源以低廉的方式向全社会开放,那才能满足未来十年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物流机器人公司Geek+创始人兼CEO郑勇表示,物流机器人未来也会迎来机器人云仓时代,在行业的标准和联盟下会有通用的设备和软件,可以实现不同品牌机器人在不同仓库间调度,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包括技术和库存的共享。
胡凯也认为,未来快递物流有可能实现“云化”,变身“云快递、云物流”,资源开放共享,随用随调,形成全程端到端的“业务数字化+信息透明化+操作无人化+调度智能化+资源共享化”。
(编辑:骆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