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慧物流“黑科技” 保驾护航双十一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22日电 (记者 陈静)10亿!100亿! 11月11日当天仅用了3分零1秒,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交易额冲破100亿,到7时46分58秒,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千亿。
8年,从5000万元到1207亿,从27个品牌到全球超14万商家投入,一场来自全球235个国家和地区、近6亿消费者的共同狂欢,成了形同“春晚”的存在。而 “剁手”之后物流界的“春运”大戏,“战利品”是否能抵达如期?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整个物流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5亿件,最高一天处理量多达3.4亿件,工作量是平时的三倍。若单靠人力作业很难保证效率。消费者购物狂欢的双十一,俨然已经成为了两大巨头比拼物流效率的战场。
“双11”前,“智能物流”已经在京东物流和菜鸟网络两大电商物流平台相继上线。京东日前对外开放昆山无人分拣中心,场内自动化设备覆盖率达到100%,高效的分拣能力将为“双11”物流提供强硬支撑。菜鸟网络则宣称其打造的中国最大机器人仓库已在广东惠阳投入使用——该仓库内,机器人可与拣货员搭配干活,一个拣货员一小时的拣货数量比传统拣货员高了三倍多,成为应战“双11”物流大潮的一大利器。
那么“智能物流”的背后是怎样的“黑科技”呢?位于上海松江“G60科创走廊”的大福(中国)物流设备有限公司是全球一流的物流系统集成商。京东亚洲一号东莞麻涌项目——2018年京东最先进的物流基地中的物流自动化系统在这里热火朝天的投产。
在成品区,记者看到大福的农产品物流线。输送机械不仅能分辨形状及大小,还能瞬间判断出甜度、成熟度,并且自动分级、自动分拣装置最高可以达到6300箱每小时。从分拣中心到清洗、烘干、品控都非常先进全长51米并列排成的28条生产线尤为壮观。
“网上下单,随时随地购买,立即送货上门。”是电商和网购行业提供的便利服务,在这里,物流自动化系统可以帮助物流中心有效管理包含出货频率低的多品种及大量商品从订单处理、分拣、装箱到发货等一系列作业,支持物流中心更快、更准确地完成配送工作。与以前主要依赖人工相比,如今的机器人智能仓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拣货效率,依靠升级的算法,机器人还能根据商品销售的历史数据,把关联商品存储在一起,且根据商品的畅销程度优先处理。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动辄近半个月不能发货,严重影响商家和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出现。
2017年,松江区政府提出建设“G60科创走廊”的新要求,建设沪嘉杭科技创新长廊,推动三地在科技资源共享、产业创新协作、创新要素融合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大福(中国)物流设备有限公司从传统到智能的转变,也是松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真实写照。为配合企业的创新及升级转型,松江检验检疫局采取先期介入的做法,优化管理流程,第三方检测、抽样检验、监督企业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产品质量验证。“我们不仅会对企业开展法规、政策上的培训,还会帮助企业完善质量标准,支持企业采购先进生产和检验设备,帮扶企业提升生产和管理水平。这些即促进了企业技术转型升级,还能使其更好地应对国外技术贸易措施影响。”松江局负责人介绍。另外,为减轻企业进出口负担,松江检验检疫局先后在辖区内推广“无纸化通关制度”、“分线监管机制” 、“进境货物预检验制度”、“全球产业监管制度”,在高效服务的同时进行严密监管,助辖区内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增效提速。
双十一提速的背后,标志着物流业已经全面进入数据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路径。根据"中国制造2025"纲要,智能工厂风声更疾,智慧物流作为其下游环节不可或缺,迎来爆发机遇。2016年,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恢弘篇章中,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出台了60条产业政策,设立每年20亿元专项资金,拉开了“传统制造”向“智能创造”转型的大幕。借助“G60科创走廊”的东风,更多的“黑科技”将在这里聚集。我国制造企业的物流自动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松江检验检疫局将不忘初心,提供更多的服务保障和政策支持,引导辖区内企业加强创新,在未来高端需求爆发的趋势中,实现“弯道超车”。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