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细思极恐!阿里腾讯背后的智能物流大战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每日一头条
趋势·深度·犀利·干货,最专业的行业解读
要说智能物流,不能绕开亚马逊的Kiva仓库机器人,作为智能物流的鼻祖,亚马逊在该领域为国内企业起到了示范性参考作用。对于一个完整智能物流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并仅仅是一台台木墩式的仓库机器人那么简单。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物流指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让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其中涉及软件人才、硬件设备、集成化系统等多方资源和能力。
但缺点也很明显,针对人力密集型的物流领域,其运营成本随着覆盖面逐步提升,神经末梢的管控能力也就越差。作为服务性体验过程,很难像售卖的标准化商品那样,实现完全的数字化管理。
一、行业进入整合期电商物流之所以能在今年以指数级速度增长,得益于其速度“快”,其中包含了对海量、碎片化的订单的快速响应、拣选、包装、运输与交付的完整链条体系建立,从而提升客户体验。与此同时,电商的订单又具有很大的波动性,特别是“双11”等大促日,订单量飙升,订单拣选压力陡增等。
今年十月,京东发布了无人仓计划,其包括AGV搬运机器人、shuttle货架穿梭车、DELTA分拣机器人、六轴机器人及无人叉车等技术。这成为了京东科技物流的拐点,首次实现智慧物流的完整场景。
据报道,除了京东的自建物流仓储配送体系早已得到资本市场认可外,苏宁物流经过10年的超前投入,”物流云”体系也可以算是全国领先,目前已经形成包括8个全国物流枢纽、57个区域配送中心、352个城市转配中心在内的多级配送网络。
1)中国制造业标准化程度还有待提升,物流多为非标品,自动化分拣难度过大。
近日,苏宁携手德马物流打造苏宁云仓智能物流系统。苏宁上海云仓为苏宁自建物流项目,占地400亩,其中复合仓储面积达到21万平方米,SKU达到20万,总库存超千万,辐射上海、浙江、江苏苏南及福建地区。项目从15年4月份竣工,到自动化一期、二期施工建设顺利投入使用,产能升级,共历时18个月。
导语:随着消费升级口号深入人心,催生出千亿规模的电商交易量,有条不紊的物流与配送系统是其背后的重要支撑。当京东、天猫、苏宁先后布局自有数字化物流体系时,一场线下服务入口争夺战正在迅速升温,人工智能技术与算法扮演着重要角色。
曾有人比喻,自建智能物流就好比自己买车,合同物流好比打的,单纯从社会资源的角度,自己买车当然不如打的,但买车能保证出租车资源短缺时出行得到保障。
京东物流体系可理解为,以服务京东商城上自营,辐射入驻商家的物流配送和仓储体系,形成购物、仓配、快递、售后的闭环体验,可有效实现物流的质量管控,更不会出现春节停发之类的状况。
此外,菜鸟今年还推出了末端配送机器人小G,后台协调所有机器人的揽派任务,机器人识别后会到小邮局装上包裹,全自动地进行路况识别、场景识别、精准定位、自主导航。
此外京东还对外宣布,在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将拿出5亿对商家的仓储配送服务进行补贴,与京东物流合作的所有平台商家均能享受到物流服务费减免。
2)物流输送设备的投入巨大,业务量和三四线人工成本仍较低,区域自动分拣成本相对更优化。
在新技术引用方面,VR、AR技术的继续应用,比如在仓库操作中戴上AR眼镜,即可以识别相关信息;包括末端智能机器人的使用,后台会协调所有机器人的揽派任务,机器人识别后会到小邮局装上包裹,全自动地进行路况识别、场景识别、精准定位、自主导航。
关于京东近年来在物流仓储系统的大力投入,达睿咨询创始人、首席分析师马继华给出了不同意见,他分析:京东所长期坚持的”快”属于相对概念,很难始终保持领先。并且当京东试图在3C以外覆盖更多的品类时,特别是一些低值物品方面,能否一直保持这样的高速物流还有待观察”。
拣选区布局算法,可根据每个商品每小时的出货情况对未来的出货进行预测;机器人的调度算法和定位算法,该算法会让机器人的行走效率达到最佳状态,当几百台AGV小车同时作业时,不仅仅是一个单体智慧化的设计,会深入上层的调度系统设计,基于京东大量精准的仓储数据,再加上调度系统设计,可以基本实现所有机器人的行走路径,避免碰撞和拥堵,同时高效地作业。
今年双11期间,上至千亿规模的订单量如何短期内消化,对电商和快递企业提出了巨大挑战,而实际上在双十一之前,各电商物流公司鼻血提前准备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