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杨元庆两会建言AI频飚新词,联想要做智能+时代的“滴水者”
摘要:“智能+”、“行业智能”、“水滴论”:杨元庆两会聚焦AI频飚新词对于关心经济运行的国民来说,每年两会都是一个了解经济运行大势的最佳窗口。因为在两会上,有大量活跃在经济建设第一线的企业家代表,他们都会
“智能+”、“行业智能”、“水滴论”:杨元庆两会聚焦AI频飚新词
对于关心经济运行的国民来说,每年两会都是一个了解经济运行大势的最佳窗口。因为在两会上,有大量活跃在经济建设第一线的企业家代表,他们都会在两会期间发表最重要的建议、建言,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建议、建言不乏极具现实价值的真知灼见。
而在今年两会上,到今天为止的企业家建议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来自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关于中国应如何发展人工智能的一系列建言。之所以说是一系列建言,是因为杨元庆在今年两会上一共提出五大建议,其中四项都与人工智能话题有重要关联。而说印象深刻,是因为杨元庆在建议中使用了一些很简明扼要的概念,成为两会相关领域热词。比如在两会建议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行业智能”,以及“水滴论”。而在3.8日全国人大北京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上,杨元庆在“互联网+”基础上再次提出“智能+”,更让与会媒体眼前一亮。
(杨元庆在全国人大北京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
这些令外界颇有些耳目一新的说法其实是相互关联的,不但事关行业发展,还干系到国计民生。具体到“智能+”、“大力发展行业智能”、“水滴论”三者而言,在逻辑上也是迭次递进的。
人工智能一定要和行业结合才能释放最大价值
在杨元庆看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中国目前正加快进入智能时代,未来人工智能不仅将深入中国人生活,还将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巨大作用。人工智能应该也像互联网一样成为基础设施,也应该加速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这就是“智能+”。“智能+”不但将改变中国人生活,其所带来的中国智造升级将大大有利于缓解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的巨大压力。就像杨元庆所说,中国拥有巨大的数据优势和显著的计算力优势,只要发挥好自己的优势,不仅有可能在智能化时代实现弯道超车,也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能。“如果说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只是一个赶超的角色;那么,在智能化阶段,中国很有可能成为引领者。”
落实“智能+”当然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那么应该从何处率先着手?杨元庆提出应该优先大力发展行业智能。“行业智能”这个词是杨元庆在去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实际上侧重B端。杨元庆认为行业智能将无所不在,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价值链的环节、每一个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都能通过智能+提质增效。而中国如果在行业智能方向上领先,则将有可能使中国企业在变革时期实现对世界巨头的弯道超车。
而“水滴论”则是针对如何落实行业智能所提,即让人工智能像水滴一样渗透入各行各业。人工智能的“水滴”只有渗透到各行各业,才能创造智能未来。
提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新路线图
从“智能+”到“行业智能”再到“水滴论”,杨元庆实际上等于在两会上提出了一套中国下一步发展人工智能的新路线图,而且相当有实操价值,又因其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这一路线图最终被采纳落实的几率也并不低。
(杨元庆在联想2017 TechWorld上发言)
为什么说杨元庆所提人工智能发展路线有实操价值?可以从三方面背景理解:
其一,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已经有60年的历史,随着近年来算法、算力和大数据的技术获得突破,人工智能开始进入几何级增长的快车道,并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人工智能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竞争力,这已是中外共识,尤其对中国制造来说,正面临转型压力,人工智能被视为可以带领中国制造突破的一个突破口。但究竟如何突破,一直在众说纷纭中,缺乏足够清晰、可执行的融合发展路线图。
其二,人工智能在获得技术上的突破之后,最初一度成为行业投资风口,但同时也夹杂大量炒作、噱头和泡沫,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必经阶段。在这一普及阶段,公众所认识到的人工智能大多集中在智能音箱、无人驾驶、人脸识别等人们喜闻乐见的领域而在第二阶段,人工智能要形成生产力,就必须与现有各生产行业相结合。杨元庆所提出的建议,没有停留在第一阶段的喧嚣与浮躁,不再局限于单纯的AI“技术论”讨论,直接对下一阶段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为AI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指出了一条有效路径。通过推动行业智能化,不断发展壮大新动能,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
其三,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人工智能被放在了一个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同时政府报告还指出要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行业智能将成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
这是继2017年首次被写入之后,“人工智能”第二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但在表述上却有明显变化。观察今年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的表述从“加快技术研发和转化”,转变为“加强研发应用”。可以看出,2018年的重点在于人工智能走向垂直应用。
(杨元庆聆听政府工作报告)
杨元庆的建议显然是在两会之前所构思,但与政府报告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方向却是吻合的,都是将智能化作为“高质量发展”,“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着力点,这也是为什么人工智能接连两次被写进政府报告。政府和企业界对人工智能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高度共识,过去五年,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国家靠互联网推动经济增长,移动互联网依托人口红利发展,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国家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将是推动产业前进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