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碰撞智慧火花 照亮快递未来
——第二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嘉宾发言选摘(二)
第二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现场。
申通快递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邱成:
20年前,录单靠手写,分捡靠手办,查询靠电话。如今,自动化录单,智能识别设备越来越高级;分捡靠设备,智能“小黄人”高效得很;查询靠电脑、手机,APP、微信都能查。这些都是“科技改变快递”的生动体现。在今年“双十一”期间,申通的智能机器人“小黄人”在天津3千平方米的空间里运作,大概是一小时分拣18000票。这在过去不可想象,整个成本降低了70%。
我们想象一下,十亿个包裹流转起来,那看到的还是包裹吗?我认为不是,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递行业虽然需要“快”,但也需要一个平衡,“快”不是单纯的快,而是整个协同作业的快。比如说订单快、消费体验度快、客户快、运作体系快,甚至包括资金结算快。我觉得快递的“快”应该是在有效管理下的快,在大数据运营下的“容器管理”中有节奏的快、有秩序的快,要不然就有可能“欲速则不达”。
圆通速递有限公司董事长喻渭蛟:
大家都说“跨境电商”,我们是做快递的,是解决客户配套服务的,这是两个概念。跨境电商走到哪里,我们快递企业不仅要建仓,更重要的是把打通渠道,包括航空渠道、包裹信息化的关务渠道等,这里有我们要去做的大量工作。也希望政府部门、上下游企业能够实现有机协同,让快递企业参与到通关公共平台建设中去,不断提高转运效率。
中国大物流的时代刚刚到来,原来是注重量的竞争,接下来更关注的是细分市场和品质的竞争。圆通收购“香港先达”的目的,就是要快速形成圆通国际网络。等靠要是来不及的,光靠培养、光靠自身建设是不够的,只有多管齐下,快递走出去才能有走得远、走得好。这里面有四个内容很关键:信息流、包裹流、关务流和资金流。
目前中国快递业已进入全面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即互联网和物联网融合、国内和国际融合、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快递和物流融合、资本和技术及人才融合,中国企业需要链接世界,浙商需要抱团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需要中国快递物流业走出去,“中国制造”也需要和“中国服务”协同走出去,“运全球”“送全球”将成为中国快递物流企业的历史使命。
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史苗:
“快”有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投入自动化设备,运用三段码、五级地址库、电子面单等,让快件流转更快。另一方面,“快”还有更丰富的内涵。假设有两个经销商在线上销售矿泉水,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很可能上海的消费者买了北京经销商的货,北京的消费者买了上海经销商的货,而如果没有货权转移、信息转移等方面的交流沟通,快递就有可能出现“越快成本越高”的尴尬。所以说,这个行业未来可思考的事还是蛮多的,不但要追求更快,而且要车更少、消耗更少、快递更智慧,这就需要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今年“双十一”,十几亿包裹这么顺利、这么快地让消费者收到,通过数据协同,把堵和不堵的资源匹配起来是基础。而且,可以通过大数据让消费者和商家时时刻刻感知到你的货现在是怎么样一个状态,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这是优化服务体验的新动力。
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管理副总监彭辉:
在智慧快递、科技研发等方面,顺丰起步很早,也下了不少功夫。我们现在觉得,不仅仅需要新科技来帮助快递物流行业去提升效率,还要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作为一个基础性服务,快递能够去为制造业、农业等产业带来改变,实现更好的发展。2016年,整个顺丰的业务结构里,设计工业、同城等方面的新兴业务,在整个集团收入里面占比是8%。到了今年上半年,我们新业务的占比就已经提升到了12%。这也可以看出,综合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非常多。
国家邮政管理局安全中心技术处处长邱培刚:
从数据来看,快件的丢失损失率依然较高,还包括延误。快递网络的建设和技术的创新,有利于与加强安全保障。而且,随着快件分拣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随着末端投递水平的提升,安全指数也会提高。但是,这只是一个微观的安全。从更深层次来说,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技术的更新,还有不少工作需要加强,特别是实名制、大数据、安检等,需要形成合力。为了老百姓的安全,为了公共安全,为了社会的安全,为了国家的安全,快递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
绿色快递,是一个社会公共问题,不仅仅是快递业的问题。快递所用的袋子不是快递本身产生的,而是在电商环节当中为了包装需要必须要这么做。在日本东京,把垃圾分成13类,然后回收,就没有人去讨论“快递垃圾”这个问题。所以,今天在快递大会上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快递业非常有包容性。真正要发展绿色快递,需要职能部门、相关协会、快递企业、消费者一起讨论、共同行动,单靠快递企业做不到。
中国邮政快递报社副社长阴志华:
快递绿色包装有三个目标,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化。2016年和2015年相比,塑料袋使用量下降了17.7%,单个快件胶带使用量减少25%,包装箱下降了13.3%。需要强调的是,2016年的快件量比2015年增加了100亿万件。
绿色快递需要各方努力,除了企业要履行好主体责任,通过各种各样的市场行为,来引导消费者也很关键。现在不少智能快件箱,旁边配有一个用作回收的箱子。大学生把箱子放进回收箱,可以得到积分,积分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换礼品。载体的建设、意识的提高、氛围的营造,只有全社会都参与进来,绿色快递才能更好发展。
惜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曦:
不少人觉得,可降解塑料袋用好后随手一扔,它就能在自然环境下一步步“回归自然”。其实不是这样。一来,可降解塑料袋如果想实现完全的降解,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很高。二来,可降解塑料袋回收体系的建设是项系统工程,这么多用户,要把可降解塑料袋统一回收起来,谈何容易。三来,还需要建设工业堆肥设施。
一家企业发展得越好,责任就越大,使命就越大。一个快件包装袋要3到5元,听起来很吓人。但是,可以重复使用50到100次,而且原材料无污染、可降解,再加防尘、防皱、可水洗等优点,这样的包装袋还贵不贵?
记者滕晶晶文/摄
原标题: 碰撞智慧火花 照亮快递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