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中国智慧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及前景趋势分析
2008-2015年中国智慧物流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2009-2015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走势图
IBM于2009年提出了,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具有先进、互联和智能三大特征的供应链,通过感应器、RFID标签、制动器、GPS和其它设备及系统生成实时信息的“智慧供应链”概念,紧接着“智慧物流”的概念由此延伸而出。与智能物流,强调构建一个虚拟的物流动态信息化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不同,“智慧物流”更重视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创造更丰富社会价值的综合内涵。
资料来源: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资料整理
随着物流设施的国际化、物流技术的全球化和物流服务的全面化,物流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为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一个社会化的智慧物流体系正在逐渐形成。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对于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并成为智能型社会发展的基础。
物流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美国始终走在世界物流发展的最前端。日本的物流发展进程,与美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虽然物流概念传入日本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现代化程度之高,令人称奇。智慧物流能大大降低制造业、物流业等各行业的成本,实打实地提高企业的利润,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三方通过智慧物流相互协作,信息共享,物流企业便能更节省成本。其关键技术诸如物体标识及标识追踪、无线定位等新型信息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实现物流的智能调度管理、整合物流核心业务流程,加强物流管理的合理化,降低物流消耗,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流通费用、增加利润。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外包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5年,我国物流总费用为10.8万亿,较上年增长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