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扬帆起航
科技文献出版社社长胡红亮指出:“真正对人工智能技术或者说对大数据需求最强烈的一定是基层,县、村大夫或患者自身的水平不高,正好需要这种阳春白雪的技术把他们的需求体现出来。”
据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介绍,美国影像学这几年总体增长了63.1%,但是医生的增长率只有2.2%;而在中国,影像学总增量达30%,但医生增量只有4.1%。“由于影像人员不足,造成误诊时有发生。如果在成熟技术项目上应用人工智能则可以更好地替代人的作用,帮助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提高诊断能力,减少漏诊误诊。”
从2013年起,复星医药开始负责“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销售,与此同时也积极探索如何将“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引入中国。2016年底,复星医药与全球领先的手术机器人企业美国直观医疗器械合作,在张江成立了复星直观医疗器械公司,共同研发、生产和销售针对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基于机器人辅助导管技术的新一代手术机器人。通过引入全球前沿的Kite Pharma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复星在癌症免疫疗法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而人工智能之于我国现有的医疗条件和医疗体系来说,有着更为现实的需求。
在临床应用中,这些海量的影像数据很难通过人工阅读的方式快速诊断,而智能认知影像技术则可通过智能病灶检测技术帮助仪器处理每年产生的数十亿幅影像,提高疾病筛查的精准性和可行性。
算法成熟、表现稳定的辅助诊疗系统或是智能影像系统,可以为8年以下的低年资医生提供有力的诊断支持,提高一、二级医院甚至是中西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整体诊断诊疗水平。如阿里健康的“Doctor You”人工智能系统,对识别肺结节的准确率能达到90%以上,诊断效率是人工的5~6倍。
张大磊表示,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诊疗资源大多集中在三甲医疗机构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国家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沉,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正是医疗人工智能尤其是辅助诊断技术彰显价值的地方。”张大磊说。
瞅准机遇,掘金医疗人工智能的人绝不在少数。第三方调查机构亿欧统计,2014年和2015年,中国出现了医疗人工智能创业高峰,截至今年8月,医疗人工智能公司累计融资超过180亿元人民币,融资公司共10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