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国网4000亿打造“绿电”通路 智能电网超750亿元
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趋势 >> 行业资讯 >> 内容
国网4000亿打造“绿电”通路 智能电网超750亿元 2014年03月07日14:53 中国产经新闻报 字号:T|T
国家电网公司近日召开了2014年工作会议,计划201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35亿元,其中电网投资为3815亿元,智能电网建设改造投资超过750亿元,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超过1500亿元,投入研究与开发经费70亿元。这是在经过四五年的平淡期之后,国家电网2014年的电网规划投资增速首次接近20%。
2014年中国特高压电网调研报告
国家电网此番的巨额投入,其作用就是要加快我国电网建设的步伐。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也在近日表示,为减轻东部地区发电环保压力,正规划建设12条治霾跨区送电通道,包括4条特高压直流线路、4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3条500千伏高压线路。国家层面主动提出建设特高压电网,这意味着2014年我国特高压电网审批将进入快车道。
据了解,目前多条交直流特高压工程均已获得路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长度超过1万公里,变电容量超过1亿千伏安,特高压电网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并且具有地理分布严重失衡的特征。我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但用电最多的是东南部,这就要求把能源资源就地转变为电力,远距离输送,在全国范围来优化配置,所以需要发展特高压。特高压电网,是指1000千伏交流和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网络,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和节约土地资源等特点。
“我国能源电力的分布较为集中,西南地区水电基地、西北地区煤炭基地、‘三北’新能源基地是电力供给的中坚力量,而电力消费量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跨区域调配就成了电力行业的重要工作,而特高压的首要作用便是实现电力的高效运送。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电网升级工作的不断落实,高压特高压线路将发挥更加作用,供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也将得到缓解”。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截至2013年12月末,国家电网特高压交流和直流示范工程分别安全运行5年和3年半,累计输电13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安全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得到充分验证。通过发展特高压,可极大优化能源运输体系,输煤输电比例将由目前的15:1调整至2020年的4:1,2020年可实现我国清洁能源装机比例从目前的29%提高到34%以上。
当前,我国多个地区雾霾严重,煤炭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有害气体成为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显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源强度就下降3.7个百分点。在治理大气污染时,国家提出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跨区送电项目,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广使用洁净煤。因而“治霾送电”也成为治理雾霾的一种方式。
对此,宋智晨表示,电力高效输送对于北方雾霾较为严重的城市而言是巨大的利好消息,电力供给能力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区域燃煤发电规模,雾霾治理工作也能取得部分效果。不过,雾霾问题的产生是多重因素导致,不能仅仅依靠特高压来治理。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特高压输电治霾的可靠性是没有争议的,关键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争取电能替代的环保、价格政策,建立实施电能替代的内部协同机制,才能从源头上治理雾霾。
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提速,也将直接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国家电网承诺风能、光伏发电优先上网,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完成替代电量300亿千瓦时,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167座,加快建设西南水电和新能源基地外送通道。
宋智晨指出,光伏基地和风电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向外输送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高压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外送压力。不过,光伏、风电的稳定性明显不够,大规模并网必然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短期内其还无法享受到特高压的便利,未来待储能技术有实质性突破后或能实现大规模输送。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