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群雄围猎“车联网” 最终鹿死谁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港股那点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德国时间9月27日,奥迪、宝马、戴姆勒、爱立信、华为、英特尔、诺基亚及高通共同宣布成立开放性组织“5G汽车联盟”,以充分激活新一代网络的价值,满足人们对移动互连与道路安全的需求。奥迪首席技术官Alfons Pfaller表示下一代移动网络会将车联网带入新的高度。
在此之前,车联网一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随着9月底(近日)3GPP即将完成LTE-V V2V部分的标准制定,预计芯片/模块厂商将在年内推出测试产品,2017年3月完成LTE-V V2I部分的标准制则意味着 LTE V2X 商业化的正式开启,2018年实现规模商用,产业链爆发在即。
一:车联网--画面太美不敢想
如果告诉你飞机和高铁大部分时间是由电脑操作的,你是否会感到惊讶?其实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要解放人的双手、双眼。汽车产业的转变,就像手机从“老年机”向智能手机的转型那样自然。
为实现这一功能,汽车需要在两个路径上演进。一是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汽车需要能实现对其他车辆、公共交通设施、行人、互联网的实时信息交换。二是在运行控制上,需要单车的智能化,代替人力实现对环境和事件的识别并作出相应处理。
对应信息处理这一路径,车联网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将是关键。
车联网使用无线通信、视觉识别、雷达等技术收集车辆、道路、环境等信息,通过车——车、车——路信息交互和共享,使车和基础设施之间智能协同与配合,从而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控制、车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动态信息服务。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表示,汽车将会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重要入口,汽车也将依靠互联网从出行工具变成新一代的智能生活平台。阿里巴巴的做法一贯是“钱能解决的事那就不叫事,于是将车与科技各表一枝,汽车的事就交给上汽,7月双方推出了共同研制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
其他车企如奥迪中国、通用、一汽大众、奔驰、宝马等大型汽车制造商则纷纷与百度达成了战略合作,他们看中了百度在车联网方面的技术优势,路畅科技、飞歌、凯越电子等国内主流车机厂商也选择了与百度达成合作。博世、东软、福特等汽车厂商也都选择了与腾讯车联APP合作。此外,吉利汽车与爱立信车载联网云平台合作,保时捷、奥迪与美国AT&T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阿斯顿·马丁也与乐视联合启动车联网研发。由此我们形成传统汽车厂商和BAT等巨头公司之间相互借力的趋势。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BAT巨头和车企们这么火急火燎地想要涉足的车联网的市场有多大呢?
二、车联网市场想象力惊人
埃森哲的一项有关车联网的研究显示,人们在考虑购车时,相比整车性能,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车载技术,后者逐渐成为影响其决策的关键因素。未来,车联网将作为汽车的标配或增值配备。
在全球市场,Gartner预测全球20%的车辆到2020年将拥有某种形式的无线网络连接,使用该服务的云联汽车将超过2.5亿辆。据Machina Research估计,云联汽车市场的连接总数复合年增长率为31%,2020年预计能达到6.93亿。GSMA与SBD联合发布的报告预测,全球车联网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预计2018年达到390亿欧元。IHS预测,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23万辆,2035年将达到1180万辆,届时无人驾驶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4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将达到24%、北美市场为29%、西欧为20%。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指出,智能交通(ITS)是我国未来交通运输业优先发展的主题。《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提出:要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努力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图”研究已基本完成,相关的标准和规划也在加紧制定中,即将于近期发布,庞大的市场潜在容量及发展机遇吸引着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积极参与。
三:行业产业链情况
车联网产业链复杂度较高,涉及到众多领域(汽车产业、汽车电子产业、 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技术融合。车联网产业链上游是模块/芯片/终端等硬件供应商、地图/应用/系统软件提供商;中游是电信运营商、BAT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下游是TSP服务平台,以及衍生的垂直应用服务,包括内容服务、保险金融、汽车后市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