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快递员正在消失?这种黑科技就要来了!
目前,京东在全国设有1300个配送站点。它们有望陆续成为京东无人配送车的首批基地。
此外亚马逊也申请了能够让无人机在货车顶部降落,搭顺风车节能的专利。它使无人机能够和亚马逊可能出现的自动驾驶货车整合起来,更好地完成快递交付的任务。
投资阿里巴巴的春华资本也不看好无人机。其执行董事郭剑威曾表示,在末端配送的时候,无人机不会成为主流,因为空中飞行轨迹是非常复杂的。
早在2013年,亚马逊就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无人机送货计划(Prime Air项目),当时贝索斯表示,将在2018年实现通过无人机进行商品投递。
张晨表示,电池的续航能力依然是困扰无人机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电池的制造成本依然很高,这也是公司需要着手去解决的问题。一旦整个行业解决了电池问题,公司的技术将更加成熟,届时便可以大面积推进无人机送货项目。
文章来源:投资中国
投诉
在其设计中,多架无人机能够连接起来,紧紧抱作一团,共享电量以及飞行信息,作出统一的飞行动作。如果有需要的话,单个无人机也能脱离,去完成附近地区的货物交付。这种设计能够提高无人机应对恶劣天气(主要是大风)的能力,以及进行大型货物运输的能力,同时脱离功能也使其有足够的灵活性。不过这将极大地挑战无人机的电源管理技术以及飞控技术。
麦肯锡2016年报告显示,全球包裹运输的成本(不包括取货、长途运输和分类)已经达到约783.8亿美元,其中电子商务的运输成本增长最快。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通常是总运输成本中最昂贵的部分,有时甚至达到总成本的50%以上。
顺丰曾表示,无人机由顺丰速运自主研发,采用八旋翼,下设载物区,飞行高度约100米。该无人机内置导航系统,工作人员预先设置目的地和路线,无人机将自动到达目的地,误差在2米以内。不过,对于该机器载重量等信息,顺丰方面表示不便公开。《高工机器人网》查询到,该款无人机预计自主飞行半径约为10公里,飞行相对高度1000米,在四级风以下可以正常起降,最大载重量约3公斤。
黑科技为无人机保驾护航
在刚刚过去的618期间,首批京东无人配送车在人大、清华、浙大等6所著名高校执行配送任务。
这样的“无人化配送”黑科技场景,已经走出科幻小说剧情,走出实验室测试,逐渐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阅读 ()
6月8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成功研发出一套无人机控制系统,能够在同一时间管理来自多家供应商的多架无人机的飞行路线。
亚马逊在智能物流的道路上可能走得更远。
在这项专利中,亚马逊提出一种形态类似飞艇的大型空中仓库,内部可以装载大量货物及无人机。这艘飞艇会先在地面满载,然后放飞到空中,飞抵有密集送货需求的区域上空。此时无人机再搭载货物从天而降,完成最后阶段的交付。而无人机需要返程时,亚马逊则会安排专门的“飞梭”,集体装载无人机返回空中仓库,准备下一轮货物交付。以这种子母飞行器接力的方式,无人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续航时间不足的问题。
对于各大电商而言,未来发展将从拼价格、拼产品,走向拼服务。而发展新科技,节约人力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已经成为行业趋势。但智能物流仍然面临两个最大的困难,一是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及稳定性,二是各国政府对于无人化配送的监管态度。
如果觉得不错请分享到朋友圈吧!
无人车和无人机要解决的,是目前最昂贵的“最后一公里”运输问题。
最后一公里也是消费者评判零售商效率的重要时点。为了脱颖而出,许多电商提供当天交货或即时交货的服务。
但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小城市和农村,京东和阿里巴巴还没有建立具有成本效益的配送方式。近日,刘强东在接受美国财经新闻网站CNBC采访时说:“在农村做生意很困难,因为物流费用昂贵。我们目前共有7万多位快递人员,成本很高。但如果使用无人机,物流费用将下降至少7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事实上,京东一年前已开始布局无人配送。2016年5月,京东成立X事业部,主攻智慧物流,实现物流环节无人化运作的目标,旗下有三大无人技术产品:无人仓、无人机以及无人车。
在菜鸟的官方网站上,没有出现用于配送快递的无人机产品。菜鸟网络董事长童文红曾在去年表示:“现在不少公司正在研究无人机,菜鸟也对此保持了高度关注。但无人机在这个阶段还是作秀的成分比较多一些。”
但这一尝试后续并未进行下去。2016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熟悉上述合作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时淘宝与各方的合作,受到了来自监管层面的压力。换句话说,当时监管层并不鼓励在北京等一线城市进行无人机配货尝试。
去年九月,菜鸟小G第一次露面,随后一直在阿里巴巴园区内给员工送快递。只要通过手机向小G发出服务需求,它便会规划最优配送路径,将物品送到指定位置,用户可通过电子扫描签收。
责任编辑:
顺丰则更看好小型无人机的发展。
昂贵的“最后一公里”
顺丰无人机还没有对承载数量、重量等条件进行最终定型,也没有明确的正式推广时间表。顺丰集团首席技术官、顺丰科技总裁田民在接受界面的采访时表示,他们早已开始研发无人机、无人驾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但是他坚持认为一家公司对科学需要严谨、认真,不能把科技娱乐化,过分的宣传反而会摧毁一项新科技。
当你在篮球场观看CBA的时候,一架满载零食与饮品的无人飞艇悬停在球场上方,只要你点击购物,就有无人机载着薯片、可乐来到面前。当你自驾游来到偏远的山区,想与朋友分享当地的水果、蔬菜,只要一键下单,就有无人机飞至农户家里收货,配送至朋友家中……
为什么要发展无人配送?刘强东说,整个电商业的成本、效率、户体验已经达到了个极限,接下来如果要再次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成本,唯有靠技术,技术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不过,尽管无人机送货显得高大上,外界的质疑却从未停息。人们的怀疑主要集中在无人机的续航和安全性能方面,认为现有的电池技术和飞行控制技术无法支持无人机长时间飞行,也难以应对恶劣天气。
阿里的菜鸟于2015年底组建“E.T.物流实验室”,主要研发产品有无人配送车“菜鸟小G”;可实现仓内商品智能拣选、智能导航的“菜鸟AR+”;以及用于物流园区安防巡检的无人机“菜鸟小鹫”。
事实上,2015年,淘宝曾在北京尝试无人机参与商品配送。圆通、极飞无人机和淘宝三方共同完成了这项尝试。在这场测试中,淘宝上预定的姜茶都可以在一小时内运送到指定的城市或地区。
另外,亚马逊还申请了无人机形成密集编队,从而吊装大型货物的专利。
亚马逊还在专利申请文件中举了两个例子。例如,在大型赛事举办期间,亚马逊的空中配送中心可以携带大量零食和纪念品悬停于体育场上空,无人机则随时待命准备送货。此外,空中配送中心还能飞到体育场附近,充当大型室外广告牌或是发布音频内容。
最近,小G开始走入更多服务场景。在浙江一家铁路运输法院,法官们使用小G递送包裹和文件。技术人员表示,乘坐电梯时,小G还能感知电梯的拥挤程度,不会跟人抢电梯。目前,小G正在阿里巴巴位于杭州西溪湿地的总部进行测试。未来,菜鸟希望能与高端写字楼、校园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