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张芸:物流标准是实现智慧物流的基础
法布劳格总经理张芸进行主题为“中外物流园区发展趋势与前沿”的演讲。张芸表示,物流的规划其实有三个层面,叫三步骤,面、点、线,首先一定要有适合你自己的量体裁衣的物流方案。第二,现场实施的改善非常重要。第三必须持续改善提升。
谈及到“智慧物流”,张芸认为,实现智能物流,要从物流标准导入,没有标准就不能让社会快速运输,更别谈全面自动化、智能化。同时她还表示,智能物流是需要人来实现的,现在就要开始重视培养能够执行操作落地智能物流的人才。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张芸:各位新老朋友好,各位领导好,我今天这个题目将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做一点扩展,就是想突出我今天说的一个主题,叫物流规划界定了你的起点高度,为什么想以这个为切入主题呢?因为今天来的各位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见得都是物流园区这一个板块,讲物流园区也只是为了突出规划的重要性,我自己本身是外行入的物流圈,网上能搜到我简历,我是南京大学学德语的,从我13年的从业经验我经常说,大家应该会非常有信心,现在被业内称为所谓的专家一点点摸索出来做出来,所以因为我基于自己公司从业的经历,给美国人在中国区当总理,给德国人在中国区当总经理,所以就比较了解德国和美国的趋势,我做的很多事就将我了解的前沿的结合中国的实际做了一些适应中国企业可用的方案,这是我的一点作用,所以这些年专注的一部分就是园区、战略、工厂、库房、信息系统,我还是从物流规划的角度介入,所以我比较多的还是从规划这个体验上来说这个事。每个人都有他的强项,我想专注做一件事把他做好了应该是对这个行业是有贡献的,我就从2004年4月1号娱人节进的这家企业之后就开始做物流规划,今年应该算第13年了,还在做这个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我就从我的体验上来讲一讲,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其实有一句古话说的特别好,叫先谋定而后动,其实就是说的先要做规划,先要定好你的策略以及你的策略想怎么做再去实施,我们物流行业更应该如此,因为规划界定了你的起点高度,当然你规划完了要去做,所以我说实施决定未来的发展,如果把前段抹了直接走后段,你做的可能更多就是复制,没有跨越的作用,也没有纠正在爬坡的作用。
我们知道谈规划有很多的层级,第一层级先是一个方向性的我想做什么,大概往哪个方向走不会有错,可能要借助一些外面的智力。
第二,需要做自己的可行性研究,N多的事情要做,他总归是一张图,一盘棋,概念要有,但是实施得一步一步来,万丈高楼平地起,咱们金字塔也是一点点摞起来,所以做详细的规划是第一步,做完规划了不代表完成了,你要做实施,实施开始是下降的,没有说方案来了实施很棒,一定是一个下滑,下滑怎么办呢?不怕,因为你规划的时候有了一个起点,我以他为标杆来纠正,但不可以放弃,说我过程中很多的问题,我们国情不一样,企业不一样,现状又不一样,我放弃,那肯定不行,你就稳定,形成企业内部的一个标准之后再持续改进,在爬一个坡再稳定,我们这个叫实施。
物流的规划其实有三个层面,如果没有按照这个方向走,我们叫三步骤,面、点、线,首先一定要有适合你自己的量体裁衣的物流方案。第二现场实施的改善非常重要。第三必须持续改善提升,如何强迫自己去做呢?通过质量考核,导入标准,所以没有三步谈不上。我们说你规划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里?首先你要借鉴已有的方案,当然借鉴已有的方案是好处毋庸置疑,因为别人的错误,别人的成本你就可以不用再去担了,这是他的好处,但是你所借鉴学习的东西要跟你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你一定要能判断出来他是具备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未来发展的方向你不能借鉴落后的,或者借鉴快被淘汰的,肯定不行。第二,什么叫规划,每次规划都是创新,如果没有创新的方案和理念这不叫规划,叫复制,所以说规划是提升的机会才能保证你实施可能得到提升,所以规划其实就是什么?寻找过去的操作经验与技术创新的正确组合叫规划,规划跟操作之间,跟你落地之间有一个密切的切合期,像什么?像我们400米的接力赛,我们400米跑的时候第一棒的人在交第二棒的时候手往后伸,第二棒的人还没有跑起来手往前伸,他有这样的接力在能融入,规划到实施的时候实施人员一定要介入,当然规划人员要送一程。
智能物流,我们现在进入工业4.0时代,我们提了很多的是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物流怎么去做?智能物流是非常大的,怎么办?从物流标准导入。德国人喜欢说标准,我在那待了四天,现在在讨论各种各样的标准,首先工业4.0时代是整个供应链上的一个融合契合,叫多批次少量的定制化的生产,这个时候怎么组合,又将全球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如果没有标准化从何谈起,信息的标准我们两个之间听不懂,我设置的器具你不能放零件,你生产出来的东西我没有办法让社会快速运输,没有标准化谈不上,所以第一步标准定义,更别谈自动化的事情,怎么让他全面自动化、智能化起来,要有标准,标准的定义光有定义不行,你得让人接受,培训内部转化,没有拿来就用的标准,那肯定不行,培训实施检查,这叫标准,智能物流我们现在提的非常多的是应用层面的,比如说海陆空铁,这个如果没有标准化他不存在,你快捷的门到门的综合运输就是标准化体系,我去年十月份带的中国大概一个集团的16个董事长总经理去德国,看了一下几个项目,其中有一个内陆港,我感触特别深,我们其实有些误导,标准化分为两类,一类我们看的见的,什么呢?硬件设备、软件的管理开发,其实还有一个管理体系,我们得融进去,你要尊重人家体系的标准化执行,我看了很多空的集装箱,咱们中心出去的挺多的,所以箱子是挺大的问题,其实不是不能解决,挺好解决的,我问了一下,因为去那个港湾,他有瑞士的箱子、法国的箱子他也不可能均衡回去,这很正常,那怎么办呢?他就用集装箱管理体系,你委托他给一家用就行了,我问了一句我说你们为什么不用中国的箱子进行流转,他说当然也可以,我们也建议了,但是我们是物流操作运营,我们得有甲方同意才能进行,跟海运箱是一样的,海运箱进入国际的体系咱们铁路箱没有,举个例子管理标准的体系也进入这个体系,我们微观的,现在说很多都市联运、仓配一体化,工业的智能化,肯定是要有器具的标准化,所有的商品前端叫产品,再往前走半产品,他都不是标准的产品,但是可以将他的载体做成标准化,这是没有问题的,所有都可以做成,这是一个卡车,完全不同的尺寸做成的。同样在器具方面要做成一个共享共用的标准,你如果智能化,我们说智能化有一部分的功能就是自动化,所有的这些智能化、自动化了,这些AGV什么都往上落,这些器具也要做标准化,这个是每一个都有他的一个适应范围,工业产品是这样,你在零售端也是这样。我们特别重视一个事,说标准的落实实施是靠人,其实我们现在的智能物流,最终智能物流也是需要人来实现的,现在就要开始重视培养能够执行操作落地智能物流的人才,怎么培养?培养什么?他应该知道什么,所以现在要准备的工作是将未来岗位上需要的人才的技能做出来,我们知道什么叫有辅导的人才培训,无辅导的,无辅导的像左边这张图,一个领导跟他说你要这么做,他永远是被动接受,他不会主动去思考,当你第二种方式有辅导,但是我永远不告诉你哪个是YES哪个是NO,我只告诉你这个方向去执行,他有一朝一日执行的人就会成长为老师,因为他不断的磨炼这个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