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O2O“世界大战”:美团全线开战,点评合纵连横
另一方面,创始人梁建章回归携程后,大刀阔斧的进行了移动化改革,一年内把携程又拉回了一线互联网公司的行列。有着更高眼界的他不断投资途家网、一嗨租车、易到、同程网、途牛网,并在上个月并购了曾经的老对手艺龙。其实笔者之前在投行的朋友一直在说,从春节前开始,携程就在和去哪儿谈并购的事,只是因为业务和团队分割的问题没有谈拢。之前去哪儿也承认携程曾发起收购邀约,后被管理层拒绝,但由于庄辰超等创始高管心思并不在去哪儿上,所以这桩买卖的成交相信只会是时间问题,携程稳坐第一的宝位将会是大势所趋。一旦并购了艺龙、去哪儿,并投资了途牛、途家、同城的携程将会迅速回到A股,市值破千亿是最保守的估计。
但这已经迟了,依靠广告业务的点评,还在关注“帮商户策划营销方案”,这种重策划轻执行的“老式军械”,已经在团购时代被美团远远的甩在了后面。美团的高层在这一年放出话来,要全面攻占上海、北京、深圳,彻底将啃下点评的大本营,王兴也在这一年说出了“2年达到1000亿”豪言壮语。
2012年的美团,还是一家新兴的创业公司,他们没有庞大的资金或巨大的流量,前期靠的是王兴不服输的野心,“寒冬期”靠着团队坚韧的意志力和耐心。最重要的是,王兴从阿里中供体系挖来了干嘉伟,随后阿干为美团打造出了一只战无不胜的“铁军”。
整个团购部门的资金都砸向了北京上海。在点评的大本营上海,美团在一年时间里花了8亿人民币做包量销售,像辉哥、三人行等老牌餐饮店,美团都是1个亿1个亿的砸。对比点评每年仅有5000万包销预算,却承载起数亿利润的上海市场,美团是狠心一定要把这个盘子砸烂,砸到点评吐血为止。本质战略也是一样,就是在对方优势战场砸血本,把对方拉低到自己一样的维度,然后试图在自己的优势战场保持领先。
4、美团的“智慧餐厅”战略也是举步维艰
点评的产品在三四线城市没有任何优势,小城市对于团购的理解就是美团,点评的口碑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小城市点评在用户流量也没有优势,甚至点评的销售在各个城市做起了地推(也是今年点评内部流行的“睡你MB起来推”的来源)。同时,美团在北京上海砸下了十几亿的重金,包括几个亿的亏损补贴,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市占比,但在这些点评的优势地区,仍然只能做到点评的二分之一(之前的北京战场获胜是美团的烟雾弹)。
作者简介:第六天魔王,O2O观察者,500强顾问,某智库智子一枚。交流请发邮件到 SixthDayDemon@163.com
在融资上,美团要做的好。美团率先完成了7亿美元的融资,并且仅仅释放了10%的股份,离百亿美元又近一步。随后点评立刻完成了8亿美元的融资,代价却是稀释了15-20%的股份,在估值上已经落后美团一个身位,核心团队的股份也因为融资被稀释到了危险的临界点。今年第二季度美团和点评随后又开始新一轮的融资,这场“后勤补给之争”远没有结束。
僵持
自“美团Wi-Fi”失利之后,美团在智慧城市的野心并没有减少。以极低价格收购了遥遥排队后,美团开始打起“智慧餐厅”的战略。令人不解的是,美团在极其雄厚的资本背景下,并没有投资或收购行业第一的“美味不用等”。美味不用等的日订单量已经是遥遥的50-60倍,稳坐市场第一。但因为美团收购了遥遥排队,美味不用等自然投入了点评的怀抱,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并在点评的客户端上对接排队功能,新一轮过亿美元的融资也即将完成。
曾经的饿了么跟法国一样妄图“高枕无忧”,谁知道被美团外卖一夜之间打的满地找牙。回过神来后,饿了么奋起直追,和美团打的如火如荼。这几周,美团先是发软文说自己市场份额第一,随后饿了么搬出艾瑞和易观国际的报告称自己遥遥领先;双方不断上涨的订单量更是吓人,日均订单从100万飞速涨到200万,外卖补贴的传单更是成为了环卫工人每天主要打扫的垃圾。双方不仅业务上冲突,甚至线下团队爆发了斗殴事件。双方各执一词,一时间网上的骂仗不停,都控诉对方的野蛮行径。互联网圈的人都没见过这阵势,纷纷感叹“O2O是一群野蛮人的战争”。
这是一场充满勇气与智慧的战争。双方主帅倾其所有,两军对阵气吞山河。鹿死谁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活在这个伟大又特别的时代,有幸见证这两种企业的成功或是沉沦。
点评是O2O“传统大国”,2004年就开始提供信息化的分类查询,销售团队在广告领域创造了过亿的收入,用户流量、品牌效应一直是行业老大,12年就准备上市。正如二战前的苏联,坐拥庞大领地、百万红军,但随后暴露出团队执行力严重不足、领导层松懈决策失误,并没有以领先姿态进入团购市场。而这,给了美团一个不可错失的机会。
到家模式美团并没有赶上早场,在自营业务数十万单、投资并购了诸多企业的“58到家”面前,美团的上门平台战略暂时缺少战斗力,而腾讯、万达、顺丰等企业也在疯狂投资上门行业的佼佼者,美团重振自营业务的可能性不大。
酒店行业分久必合,携程和其背后的艺龙、途牛、同程、途家等公司虎视眈眈,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十亿美金俱乐部的独角兽,一旦携程和去哪儿达成并购意向,一家千亿人民币估值的庞然大物将出现在美团面前,美团在酒店市场将失去逐鹿中原的机会。
打出“下沉三四线”口号,计划覆盖100个三四线城市,依靠自己的产品、口碑和用户流量,在这些城市里扩大市占比,咬住美团的交易额、同时拉低美团的毛利。美团在一二线城市的烧钱,实际上是由三四线的现金流来“输血”的,一旦点评进入了这些城市,就算市占比只有5%,但是“零毛利政策”会逼着美团也降低毛利,点评“损失”了非主流城市微小比例的毛利,却能倒逼美团放弃庞大的“供血系统”。
至于餐饮这块大蛋糕,美团和点评都同时盯上,但是投资的企业质量却大相径庭。另外点评在餐饮的布局还有天财商龙、黑马、食为天等ERP/CRM企业,美团想找到破局点是难上加难。
其实美团之前也曾引入阿里巴巴的投资,但一直和阿里并不在一条战线。有人说因为王兴野心太大,有人说是因为阿里想插手太深,总之双方渐行渐远,淘宝的官方团购合作伙伴竟然长期一直是窝窝团。同时阿里的动作也招招制敌,两个月前8亿收购了火凤凰——全国覆盖超过60%的电影选座系统,并开始大规模补贴淘宝电影票,承包了上海电影节所有票务的销售,娱乐宝的战略越来越清晰。由于系统被阿里掌握,美团必须看阿里脸色行事,这一招相当于断了美团目前最成功业务“猫眼电影”的后路,如果没有火凤凰系统的对接,猫眼电影上最核心的选座功能将不复存在。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美团四面受敌》一文中预测的情况都已经或多或少的涌现:
在团购战场,双方已经不是战略战术之争,而是资本的比拼。一线城市美团将会集火在头部客户,三四线城市点评更关注覆盖率和GMV。点评的临阵换帅让内部乱了阵脚,如果能稳定住军心,死咬住美团的份额,王兴很难获得全胜速胜。
在团购上砸钱的同时,点评在2014年开辟了一条新业务线——战略投资。起初大家并不看好点评做投资,而这个业务在点评内部也是饱受争议,很多人不满在业务层面点评省之又省、而在投资方面却一掷千金把钱给外人花。但一年过后,战略投资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半年前写了一篇《美团四面受敌》的文章,引起不小的反响,也有一些人反对,时隔半年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情况。
最大的对手“58到家”和点评一样,是腾讯在O2O行业的坚定盟友,点评没有深入到家服务,但是58却把重金砸在了这个行业,不仅自己有自营业务,还投资了点到按摩、土巴兔、呱呱洗车、美到家、e代驾等垂直公司。而美团暂时没有自营业务,平台对接的业务也仅限于家政、美甲、按摩,其中美甲的嘟嘟美甲和按摩的点到还都是58投资的公司。如果美团的到家平台是其核心战略,那肯定避免不了和58到家的正面对抗,而百亿美金市值、“腾讯系”、正从上门模式寻求收入突破的58到家,一定不会对美团心慈手软。
美团胜在战术,在阿干的调教下,美团的地面铁军能够一招制敌,闪电般的侵略对方。多条战线同时开打的情况下美团必求速胜,如果这支部队能一如既往的摧城拔寨,美团的O2O霸业可期。
O2O的战场硝烟四起,点评CEO张涛将形容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每个战场都面临着残酷的战斗。他和王兴都知道,在2015年必会诞生出一家百亿美金的O2O公司,随后就是一骑绝尘、把对手甩在脑后。对于美团和点评,2015年是决胜的一年。
美团铁军的“闪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