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世界大数据发展情况及北京面临的机遇

2014-11-26 16:03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克夫主母 僧穿彩衣 金银铜铁打一地名 让爱自由落地19楼 暖冬夜微澜19楼 坏蛋外传2 罗命哥罗芳 冯伟林最新消息 tokyo hot n0638 痒孟楠 冰王子驯服记 孙天柏 今日昆明新闻

  作者简介:刘润达,博士、副研究员,北京市科学传播中心研究部部长。

  北京培育大数据具有原发优势。北京科技资源集中,研发实力丰厚,政府机构及大公司云集,有很强的数据生产能力。通过“科技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规划、战略的实施,北京积聚了全国最大规模和最有价值的数据资产,为发展大数据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在政策层面,密切关注国际立法理念的演变趋势,结合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和具体的国情、市情对相关制度进行前瞻性研究,充分利用专家及智库的作用,调动行业的积极性,推广最佳实践,逐步形成行业共识,在试点成熟后上升为法律法规并推动实施,为大数据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行业技术标准层面,加快制定大数据分类、文件格式、传输协议、访问应用程序接口等。

  美国积极推动政府数据公开,不仅要求政府新增和经处理数据的开放和机器可读,还于2013年发布了《数据开放政策》行政命令,要求公开教育、健康等七大关键领域数据,并对各政府机构数据开放时间作出了明确要求。英国实施“开放数据”项目,建立“数据英国”网站用于数据公开;利用和挖掘公开数据的商业潜力,为英国公共部门、学术机构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提供“孵化环境”。法国于2011年推出“公开信息线上共享平台”,公开了包括国家财政支出、空气质量等数据。韩国在首尔市打造“首尔开放数据广场”,为用户提供十大类公共数据信息。新加坡也于2011年建立政府公开数据平台,开放来自60多个公共机构的数据。

  大数据符合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

  制定大数据相关政策及行业标准

  北京迎来大数据发展机遇

  北京市在大数据发展方面已经提前布局,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如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鼓励大数据产业集群、建立中关村的大数据产业联盟及交易平台、搭建首都科技大数据平台等。下一步,北京可结合自身巨大优势,布局大数据。尤其要完善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继续鼓励大数据通用关键技术研发,进一步开放政府等公共部门数据,统筹谋划大数据应用,培育相关产业,开展“数据驱动型创新”,把北京打造成智慧的创新中心。

  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份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将成为未来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受到了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重视,从发展战略、数据开放及大数据应用三个方面积极推进。

  美国政府是大数据的积极使用者,2012年发布“数字政府战略”,提出要通过协调的方式,促使联邦政府部门提高收集、储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数据所需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并形成合力,通过大数据技术改变联邦政府工作方式,为美国民众提供更优公共服务。英国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大数据在医疗、农业、商业、学术研究等领域的发展;2014年,英国宣布建立图灵大数据研究院,确保英国未来大数据发展在经济和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法国政府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还利用大数据推动其智慧城市建设,实现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或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韩国将建设一个开放大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业务或者研究方面的问题;民间企业也大力研究大数据技术的商业应用;首尔市2011年的“智慧首尔2015”计划则提出“利用大数据解决市民小烦恼”。新加坡的多个国际领先企业在当地设立大数据技术研发中心,加速数据分析技术的商业应用,支持新加坡企业采用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做大做强大数据窗口期依然存在

  IDC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将从2011年的7760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6.17亿美元,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51.4%。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大空间、大平台,我国在省(市)一级的大数据的尝试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北京也迎来了发展大数据的绝佳机遇。

  开放政府公共数据资源打造智慧城市

  全球的大数据应用处于发展初期,做大做强大数据可能性很大。从行业来看,大数据应用呈现“阶梯式”格局:互联网行业是大数据应用的领跑者,金融、零售、电信、公共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积极尝试大数据。从数据源看,大数据的应用还处于自给自足的时代,现有的应用仍然以机构内部数据为主,数据的开放和综合应用还有很大的空间;从技术角度看,大数据仍以初级应用为主,多数应用仍然使用传统分析流程和工具,技术发展也有待进一步推进。

  大数据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不仅在企业界,科研和创新领域也发生了变化,科研进入了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时代,许多领域的科研人员的工作重心多已转向如何分析海量数据,并获取知识。因此,结合北京市创新中心的建设,可采取措施,支持数据开放共享,鼓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开展数据驱动型创新,开创北京智慧型创新新局面。

  发展大数据的建议

  开展“数据驱动型创新”

  推动大数据广泛应用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