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株洲网::株洲日报社主办 株洲最大的城市生活资讯综合门户
2019年,新中国建国70周年,也是《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关键之年。独特的城市格局,能彰显一座城市的个性与魅力,让百姓“安居乐业”。5年后的株洲如何构建城市空间?
市规划局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时间账:长株潭核心区的出行时间30分钟以内,“3+5”城市群的出行时间90分钟以内,株洲—朱亭、醴陵轨道出行时间60分钟以内……“智能交通,绿色出行将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畅想2019:城市空间拓宽
2014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腾飞,株洲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创造了共和国100多项工业上的第一。
2049年,新中国建国100周年。对于许多政府部门而言,35年后的规划有点“遥远”,但普通百姓的想象力不应受时空的限制。记者走上街头,寻求百姓心中的2049年,勾勒出普通人的“株洲梦”。
5年后、15年后、35年后的株洲将分别是怎样一幅景象?让我们为想象力装上翅膀,畅想株洲的美好未来。
2029年,新中国建国80周年,也是《株洲公共交通体系规划》的节点之年。
伴随汽车保有量的上升,城区范围的扩大、出行距离的增长,株洲的交通拥堵问题将日益凸显。数据显示,目前,我市主城区范围内的拥堵区域较2008年增加了38%,拥堵时间增长了25%。株洲作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到了2029年,我们如何畅通出行?
“现在的株洲跟全国一些城市一样受到雾霾困扰。我希望35年后的株洲,能够统一实施区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让天更蓝,让孩子都能呼吸干净的空气。”小学教师罗俊说他的“株洲梦”很实在,也很迫切。
旅行社职员谭芳告诉记者,现在手机太贵,充电麻烦。她希望,35年后电子科技更发达,“手机是透明的,更轻薄、美观,最好是使用太阳能,更安全、环保”。
市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我市市域人口将达到45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73%。强化中心,点轴带动,构建株醴都市区,促进各中心城市协调发展,将是我市未来的发展战略。
策划/钟联明 执行/记者 刘琼 实习生 钟琼梅
该《规划》显示,株洲规划建设运营里程为340.9公里的有轨电车,安排线路22条,计划设站268处。22条线路中,1-18号线将设在城区,覆盖市区客流走廊,串联市区内各客流集散点,承担中运量网络体系的骨干作用。其余4条线为市域线,串联湘潭、醴陵等地市区,带动沿线组团及新城的发展。
梦想出发,未来可期。
畅想2029:出行方便快捷
在7岁小女孩罗若曦的想象中,35年后的株洲又是什么样子?“我希望到那时,小朋友能坐飞机上学,不用挤公交,还有美味的餐点。”小女孩眨着大眼睛,郑重其事地说。
畅想2049:坐飞机上学
“我希望依靠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和中央厨房,能足不出户,就实现从田园到餐桌的一站式直购,让家人吃到放心的食物。”家庭主妇苏春华这样描述她对2049年的期待。
高峰时平均车速基本在30公里/小时以上,公交车平均发班间隔5分钟,22条有轨电车串联市内市外,4条地铁提速交通,3条城际铁路连接娄醴、长衡、醴茶……市规划局公示的《株洲公共交通体系规划》,描绘了株洲未来公共交通大格局,届时,市民将享受到多种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一句话形容,5年后的株洲,将形成“一江两岸双中心,两主八次十组团”的空间结构。具体而言,“一江两岸”即依托湘江,东西两岸的城市发展地带;“双中心”则包括河西文化、行政、商务中心和河东商贸中心;“两主八次”指湘江两岸城市中心所在的河东、河西两个紧凑发展的城市主组团和栗雨、枫溪、荷塘、田心、石峰、职教、高铁、群丰8个城市次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