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比肩电视,海信B2B业务欲再造千亿
10月25日,履新一年的海信CEO刘洪新与一众媒体面对面分享海信的成果时,不疾不徐的语速之下,揭开了海信少为人之的第二张标签:B2B。
未来,海信的产业架构是由点到面:从家庭到社区再到城市。这就是海信产业发展并最终合围的路径。
如果以今天城市交通20%的市场占有率延伸到未来数万亿市场规模的智慧城市,如果以今天切入医疗产业的世界领先水平对应未来数千亿的市场规模,如果以今天光通信的蓬勃兴起计算未来的市场增量……时间为证,海信或将再造一个千亿级企业。
曾经,海信被认为是一家“慢公司”、“笨企业”,这是因为外界无法洞察海信隐形产业的路径和模式。
除了电视,很少有人知道海信的第二张标签是什么。
智能交通、医疗和光通信形成了海信B2B业务三足鼎立之势。以海信光通信为例:光通信器件开始普及10G PON产品,但这是海信早在2008年就已经研发成功的技术。如今,海信已经突破了100G SR4光模块产品的研发,并在5G产品上提前布局。
漫长历练了海信的沉稳与扎实。南征北战之后,B2B业务才现端倪,但他们却不愿意谈及被政府部门拒之门外不能纳入招投标范围的晦涩。
有些事情他们无法左右,但他们可以用技术左右自己的命运。当发迹的家电业务稳健增长、科技板块成为海信乃至行业最重要的一股力量时,交叠在一起的两个板块相得益彰,已构成海信防御经济环境变化的重要倚仗。
从2015年开始,光模块产品在数据中心领域急速增长,微软、FACEBOOK等著名企业纷纷建立大规模数据中心。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数据中心就需要10万个以上的高速光模块产品,这些恰恰成为海信光通信业务增长动力的源泉。
1998年那场布局
截止目前,海信网络科技公司申请了447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133项,是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申报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数量最多的企业。已经成长为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的领军品牌,国内几乎所有大型活动的承办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都有海信的参与。
这一天,还会远吗?
“我们18年前(1998年)在私家车尚未普及的年代就开始涉足智能交通领域,因为我们隐约看到了未来中国城市化的爆发式增长。可以说,海信每一个看起来发展还不错的产业都是沿着技术的路径去思考,然后用至少十年的积累打磨出来。”海信CEO刘洪新说。
作者:【蓝科技】/闻澜
早在10年前,凭借在显示技术以及制冷技术上的厚实积累,海信就开始在医疗电子领域进行储备。截止目前,海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简称CAS)被权威机构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已获得国家医疗器械产品认证证书和生产许可证,已经在全国100多家三甲医院进行推广使用。
不喜欢炫耀的海信总是在最合适的时机转身,寻找着最好的机会,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用一抹惊艳亮相。
以宣告“我来了”的方式不再隐形,以成为未来行业霸主的姿态祭奠失去的青春,这样的底气可以让更多的人仔细阅读他们看得到的未来。
如果不是“媒体开放日”这一张通行证,或许没有更多的机会让媒体人亲临海信,用我们的好奇来了解这个“沉默”的巨人,或将迎来怎样的爆发。
这场隐形产业率先构筑了海信智能交通的梦想。彼时市场上智能交通设备被西门子、美国泰科等国际巨头把持,一台信号机售价十几万元。由于中国道路交通和非机动车混合的交通流、电网不稳定,都让这些进口产品“水土不服”。面对这些智能交通的“顽疾”,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开始了一场创新马拉松。
这是海信的性格。依靠“重技术”的海信,避开了中小企业的所谓颠覆式冲击,完成了“民用消费和基础投资”两大产业的均衡布局。
对此,专家的评价是,这一系统彻底改写了外科医生手术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打破了中国高科技数字医疗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的窘境。
医疗光通信与智能交通的三足鼎立
做得精彩却寡言,这是海信被赋予“沉默”的原因之一。不善于张扬、喜欢闷头做事儿,把自己的野心隐藏起来,不用江湖义气,而用江湖规矩树立地位,这个过程看起来有些漫长。
在国内,海信连续十三年销量第一,连续两年全球销量第三,让消费者对海信家电业务有了更清晰的画像。
“在刚刚过去的9个月里,海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85亿,同比增长6.53%,实现利润53.6亿,同比增长53.31%。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当家产品——海信电视国内市场销售额占有率持续提高,截至9月份,已超出第二名2.97个百分点,连续13年位居国内市场首位。同时,也分别在澳洲和南非登顶第一。”海信CEO刘洪新说。
更多专业报道,请前往各App商店搜索下载“界面新闻”,或点击链接
数据显示,海信城市智能交通连续七年国内市场第一,2012到2015年,国内亿元以上的智能交通大项目海信的中标额占比42%。覆盖到全国100多个城市的海信智能交通,是对18年前那场布局最好的诠释。
1998年10月,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海信的使命是,专业从事智能交通领域核心技术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系统系列产品。
即使时间可以轮回,或许我们也无法感受到当时的海信,在创办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时来自内外部的压力和肩负的国家使命。
没有狂欢和呐喊,没有鲜花和掌声,智能交通产业20年弹指一挥间,海信见证、挥别了一个时代。做为国家重点软件企业,海信欲打造的品牌B2B已拨云见日。
用一组漂亮的数字,让这场近乎隐匿的B2B游戏终于走向台前。说其隐匿并不为过。普通消费者对海信固有的标签就是家电,甚至家电圈内的大多数记者,对海信在B2B领域也知之甚少。
隐忍之下,海信的B2B业务超出预期:1-9月份,海信B2B类公司销售收入占集团整体的27%,而利润占比达38%。
此役“媒体开放日”海信传递出的信息是将B2B业务品牌化,这同时意味着海信科技板块的崛起。从覆盖100多个城市的智能交通,到服务100多家医院的智能医疗,再到全球50%的光接入产品全都来自海信,海信的B2B业务在告别岁月的磨砺之后,终于有了华丽的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