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专访余贻鑫院士: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挑战与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行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
脱碳和韧性(Resiliency)目标推动了新的电气化需求和分布式电源的增长,除非通过激励措施和电网服务机会来塑造,否则可能会增加运行挑战和昂贵的基础设施需求。实现广泛电气化的政策、倡议和项目是地方政府在其总体计划和气候行动计划中处理的问题。有必要在社区和配电公司之间建立伙伴关系,以设计和实施高价值的地方电气化和韧性项目。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建设分布式智能电网的过程,也是催生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过程。您预测未来将有哪些新业态出现?
以一个场景为例,分布式智能电网中,电力与燃气和热力系统加速耦合,未来将形成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智能的综合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可把电网暂时接纳不了的风光电量转换成“氢”(P2G)注入燃气网或存储,抑或转换成热加以存储,可提升整个能源互联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将系统分解为群集(clusters)的层次结构”和“每个集群(Cluster)都保持自身净能量平衡和自优化”,也将导致能源互联网像互联网一样聪明。
每逢出现新能源消纳困难的情形,“分布式”便被频频提起。可喜的是,“分布式”白纸黑字写进政策里,成为诸多重磅政策的高频词。您认为,分布式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建设分布式智能电网面临的挑战独一无二”《中国电力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