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中国人工智能界的绝地武士们终于坐到一起了,他们从哪里来,往何
首页 >
中国人工智能界的绝地武士们终于坐到一起了,他们从哪里来,往何处去?
余亮
发表时间:2016-04-07 07:35:21
字号: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只发过三千多条微博,2010年9月16日发布第一条微博,大半年之后才发第二条微博哀悼高庆狮院士。微博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领域,也包括为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暴雨天排水工程提出工业化而非情绪化的建议,极少谈杂事。
生于1960年代的王飞跃作为国际知名学者,其“智能控制系统理论与方法”荣获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据百度百科,“王飞跃多年来致力于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系统地建立了一套关于智能控制的理论与算法体系,并在工程项目中得到验证和应用。该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大型装载挖掘车自动化、铜淬取的网络化智控和管理、智能汽车和数字高速公路体系、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学实验室、嵌入式汽车电子平台、城市交通智控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国内外科研项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他本人也因在该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被国际同行公认为智能控制的开拓者和重要研究者之一。”从观察者网的视角来看,这正是一位杰出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业党”。
除了介绍高科技领域的动向、人事,他也爱思考阅读政治哲学领域的内容,我觉得有一点点哲人王的气息。比如他在微博分享Sheldon Wolin的《Politics and Vision》(中文版译作《政治与构想》,探讨从柏拉图到尼采,从古典政治到现代自由主义衰落的政治哲学史),他说Wolin是政治学家中的默顿主义者。默顿主义也就是功能主义,区别于结构主义,这和他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是相通的。
王飞跃一次讲座的PPT截图
他曾自述在1984年读了科学哲学家库恩的书《科学革命的结构》后,被书中提出的范式转移概念深深冲击,使他放弃之前所学,转到控制理论学科。海外留学经历使他得以近距离接触西方科技思想谱系里的名人,比如通过导师Bob认识了杰出的王浩教授——哈佛哲学家奎因的弟子。“王浩50年前用计算机几分钟就把他‘师叔’罗素和师爷‘白头’怀德海花了十多年在《数学原理》一书中证明的220个命题在早期的IBM计算机上‘一击七蝇(Seven flies in one blow)’证出。”成就1980年代的人工智能高潮。
王浩还曾引用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To be is to be a value of a variable”,正好回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问题:To be or not to be?让王飞跃悟了半天。
库恩、罗素、维特根斯坦……体现着一种对科学哲学和纯粹心智的追求。以我所见,很多自称的罗素迷、维特根斯坦迷往往在大是大非上陷入小清新状态,但王飞跃先生显然不是,比如在大国关系上清楚利害所在。他关注中美博弈,对中西制度有一套持中的看法,很少情绪性言论。在斯诺登事件爆发6年前,他就提醒互联网时代开源情报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对茉莉花动乱以来的世界大势也有自己的清醒看法。
在杨静的文字里,既有诗和远方,有机器人学佛的禅趣,也有沉重的大国博弈意识。她担心中国在智能产业上落后于美国,在一篇博客中她说道:“美国依靠几轮QE的量化宽松,将大笔美元输送全球,大举向中国、日本等国举债。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实质是以1-5%的超低利率资金在为美国的公共财政输血。而美国的产业资本和创业投资,则源源不停地输入全球新兴经济体中的智慧型产业,获取超额利润(利润率通常超过10%)!”主张“中国必须要打造自己的‘高铁系统’,也要打造中国的‘智慧型经济’高速列车”。我觉得,杨静这样可贵的想法与王飞跃有一种隐隐的呼应。
对于最近的人工智能热,王飞跃显然抱有一种曾经沧海的谨慎态度。自从1956年达特茅斯人工智能会议之后,人工智能几经起伏,尤其是90年代的寒冬。
3月20日,就在AlphaGo大胜李世石之后几天,他在微博引用Yann LeCun(纽约大学教授,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主任——观察者注)发表在IEEE Spectrum的话:
IEEE Spectrum:这些天我们看到了许多关于深度学习的新闻。在这些对深度学习的众多描述中,你最不喜欢哪一种?
Yann LeCun:我最不喜欢的描述是「它像大脑一样工作」,我不喜欢人们这样说的原因是,虽然深度学习从生命的生物机理中获得灵感,但它与大脑的实际工作原理差别非常非常巨大。
将它与大脑进行类比给它赋予了一些神奇的光环,这种描述是危险的。这将导致天花乱坠的宣传,大家在要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人工智能之前经历了几次寒冬就是因为人们要求了一些人工智能无法给与的东西。
在更早的2015年11月24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王飞跃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说,当前我国正处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热潮中,而且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作为一名从业者,希望公众不要期望得太高,也不要期望得太快。“一热起来,就什么不靠谱的事情都出来了。”很多人现在靠“人工智能”的概念去融资、去申请补贴,但是这些人连“人工智能”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靠忽悠人来骗钱。而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却不敢去“忽悠”,因为实实在在做起来,没有那么快。
他也在微博上对杨静说过:“理念,目标,现实,最好还是尽可能分清一点。”敬畏知识,忍辱负重,稳中求变,包容但不糊涂,大约是这位“绝地武士”的写照,仿佛他熟谙并守护着人工智能的“原力”。
在2011年5月王飞跃发出第二条微博的时候,后来成为新智元首席执委的白硕先生立刻发出了回复:
白硕先生毕业于北大数学系。从2011年3月10日开始至今发了一万两千多条微博,每天在朋友圈发很多文章,以专业为主。倒是没有多少关于金融、财富的内容,主要兴趣放在自然语言学和算法上。
能看得出来他是一位积极热心的组织者,比如组织学生研究语义识别。他也曾发表过下面这样普通人看不懂但很有启发的专业知识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