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探讨智能家居的生态环境与影响家庭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家庭结构的生活特征、住宅形式及其风格和家庭生活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热议的“智能家居”是不可能普适到“家”的。
显然,不同的家庭结构呈现了不同的生活特征,经济状况决定家庭的生活水平。
智能单品以单独使用和个性化应用为主,功能性强,操作简单。智能家居系统要整合多个智能单品的功能,嵌入家庭成员的起居活动,则需对家庭生活方式有更多的研究。智能家居平台则是社会服务渗入家庭生活的形式。
是智能家居,还是智能生活?是智能家居装置,还是家庭服务平台?是智能家居系统,还是智慧生活服务?智能家居的外延越来越宽泛,概念越来越模糊了。
4、行业信息化借智能家居渗入家庭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收养或同居等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共同生活单元,是人类抚育儿童,赡养老人,以及亲属之间所构成的基本群体形式。家庭有性爱、生育、经济以及培育后代等四项基本功能,为家庭成员提供情感、心理、生理等的支持,给共同居住的夫妻间及他们与孩子间的亲情带来的安全感;通过生育和性行为的节制作用稳定了社会;为成员生活提供经济支持。当家庭成员不在家工作时,则照料老人、病患,教育少年儿童等需要社会的服务。
文章研究了智能家居的生态环境与影响家庭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提出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并指出智能家居的持续发展必须完善其建设与运营的机制和体制。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数量巨大其需求更是无限,因此所有的行业和新技术都看上了“智能家居”。且不说那些ICT与家电的商业巨头,我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把智能家居列为应用示范,《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把智能家居作为评价的三级指标,连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体系也将其列入,《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里智能家居更是核心内容。
资本的投入刺激了行业的乐观,虽然智能家居是充满科技创新活力的产业,可以不差钱,但要达到市场的盈利期望,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智能家居并非像冰箱、洗衣机那样是所有家庭的刚需,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它的功能、建设与运营模式还在探索的路上。
从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社区构建,到智慧家庭形成,社会进步、商业拓展与家庭愿望聚合成了我国智能家居应用的推力。许多智慧社区整合政府和社会的资源,把物业管理、生活服务、安全保障、健康关怀、养老帮助及社区公益宣传等都以智能家居为界面与居民实现信息交互,在提供方便的服务时引导每个家庭养成数字生活的习惯,以促使智能家居终端成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2、市场到底有多大?
智能家居为何有此起伏?智能家居的出路何在?绿色元素如何嵌入智能家居?这些问题都需要正视、深思与破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全文
表3描述的家庭生活方式关联因素是不完整的,因为生活方式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具有复杂的特性和更多的关联因素。但表中呈现的指向确实是清晰的,影响家庭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收入与价值观。
智能家居是面向家庭所有成员的设施,只有家庭中大多数人员能够便捷操作使用,才会被接受。中国家庭的重心已从70后转向看着屏幕打着键盘成长起来的80后,相对前辈而言数字化素养为好一些。尽管如今信息社会大环境正在强力消除数字鸿沟,还是需要加强宣传培训和示范工程来提升大众的数字化素养,让众多家庭领会智能家居提升生活质量的效用。
谁都认可智能家居应姓“家”,但是,家涵盖了三个概念:家庭、住宅和生活方式,若不能对此准确认识,则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是盲目的。
很多研究把欧美的智能家居普及率和市场增长率作为中国未来趋势预测的依据,业内人士也言必称比尔•盖茨的智能豪宅,以此说明中国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类思路脱离了中国的国情与民情,实在是一种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