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物联网发展带来的挑战全面升维

2020-07-22 12:08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主板排名 刷钻官方排行榜 网络作家富豪榜 千元手机推荐 减肥药排行榜十强 基金定投排行榜 网络小说排行

导 读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信息的价值已经得到验证。而作为物联网时代的“石油”,其重要性自然也不言而喻,紫光展锐工业物联网副总裁鲜苗更是直言,未来多样性终端以及数据安全将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两大基石。

日常交流中,经常会发生“口口相传,却以讹传讹”的现象。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信息传递的主体或因理解错误、恶意篡改等主观因素,或因信息庞杂、时效性等其他客观原因,导致信息在扩散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比如我国文化瑰宝中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后四十章作者有高鹗一说,也有无名氏一说,更有曹雪芹全著之说,成为近代红学中的公案。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信息的价值已经得到验证。比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团会根据用户位置信息推送相关的餐厅;今日头条会根据用户喜好“猜测”其关注的新闻领域;视频App会收集用户体验信息做出整改……当然,这些数据信息必须建立在“可信”的基础之上。

而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数据信息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越是精准可信、安全可靠的数据往往越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而作为物联网时代的“石油”,其重要性自然也不言而喻,且物联网时代数据信息无论从数据量的维度,还是数据质量的维度来看,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相比都将全面升维。紫光展锐工业物联网副总裁鲜苗更是直言,未来多样性终端以及数据安全将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两大基石。

物联网发展带来的挑战全面升维

物联网发展带来的挑战全面升维

2020年或许是一个新的起点,5G全面商用正加速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同时一场“黑天鹅”般的疫情不但没有放缓物联网时代前进的步伐,反而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技力量”的重要性,一场由5G、物联网等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计算力主导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呈大势所趋。不同行业不约而同地开始从“线下”到“线上”迁徙,新零售、智慧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办公等应用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同时,中央适时提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并在随后几个月时间内反复、着重强调以5G领头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政策上的支持无疑给予了物联网驶向加速道更强劲的动力,但是,伴随着机遇的挑战也不可忽视,物联网数据价值的全面升维,带来的困难也越发凸显。

首先,物联网虽然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但却与互联网有着天差地别。物联网是连接人、机、物的庞大网络,其联网终端的数量是互联网时代的数倍,甚至数十倍。移动互联网时代,联网终端以智能手机、平板等为主,数量大约为40亿左右,而物联网时代,联网终端数量、品类呈现指数级增长和多样化发展趋势。GSMA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物联网链接数量将达到252亿。

其次,物联网时代呈现出多样化、碎片化的特征。物联网不同业务场景下往往需要不同的类型的联网终端设备来支撑,这就对物联网的连接能力、数据交换能力、模式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而且物联网较低的准入门槛导致行业内“良币”和“劣币”鱼龙混杂,且又渗透于物联网产业链各个环节。同时,产业链上下游多标准、多主体、多模式的发展方式也为物联网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再者,安全不只是互联网时代的基石,在物联网时代将更为重要。数据显示,到2025年物联网终端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约80ZB,相当于80×230TB,换言之,假如1G的硬盘为600克,那么80ZB的数据就需要约5154吨1T的硬盘来承载!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安全问题如何解决,一定是伴随整个物联网发展始终的核心问题。

最后,物联网朝着去中心化方向发展。“云计算”在过去的几年中发展迅速,各大云厂商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头部效应,并在行业中占据了强势地位。但随着海量物联网终端连接入网,所有数据处理都放在云端也带来了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云端”能力是否能支撑起百亿级设备、ZB级数据量?第二,一旦数据库崩塌或遭人恶意利用之后涉及到的安全问题如何解决?第三,集中的数据处理带来通信资源的极大浪费,网络压力如何解决?

应对技术升维——物联网+区块链的融合创新

面对物联网发展带来的围绕数据而产生的安全可信问题、传输交互问题、存储问题以及价值挖掘的问题,“物联网+”或者“区块链+”这样的技术融合正带来新的“解题思路”。

物联网+区块链其实并非新概念,ITU标准组织在2017年就提出了区块链物联网的概念,而后国内相关企业将其合并为BOT(Blockchain of Things)。众所周知,区块链具备去中心化、安全可信、共识机制、分布式、不可篡改等多种特性,可以完美解决传统物联网中心化结构存在的弊端,同时保障网络的安全可信。

不过,目前物联网和区块链的融合还都集中在云端,通过软件的形式实现云端物联网数据上链,而数据源头的终端设备在硬件底层架构上还未能部署可信数据上链能力,换言之,终端设备采集到的源头数据依然存在被篡改的风险,而随着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终端设备之间直接的底层通信需求,智能化的硬件设备需求将越发凸显,因而软硬一体化的“数据上链”才能更好的解决围绕物联网数据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上周,紫光展锐与万向区块链、摩联科技、广和通联合推出了基于“物联网芯片+区块链”的底层可信数字化解决方案。目前,这一方案围绕紫光展锐的Cat.1芯片产品——春藤8910DM开展,基于摩联科技自主研发的承载在蜂窝物联网平台上的区块链应用框架BoAT(Blockchain of AI Things),能使基于春藤8910DM的物联网设备具备访问区块链和调用智能合约的能力,确保在数据上传到云的同时将数据特征值上链,实现“链上-云上”数据可信对应。这也使春藤8910DM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区块链技术的Cat.1 bis物联网芯片平台。

发布会上,广和通基于紫光展锐的物联网芯片平台春藤8910DM以及摩联科技的BoAT区块链应用框架,推出了全球首款Cat.1区块链模组L610,将在智慧农业、车联网等行业中创新商业新模式。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