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能电网的“智能”体现在哪?
在南方电网海南琼海供电局110千伏乐城变电站内,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巡检供电设备。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 机器人巡检变电站设备时,还能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李欣说,机器人采集到的数据若有异常,系统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运维人员采取相应对策,“在它的帮助下,我们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的24小时监控。这在以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通过应用先进技术,能实现许多以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是李欣对智能电网的认识。“110千伏乐城变电站还应用了先进的微环境控制系统,能够自动监控变电站汇控柜、机构箱及端子箱内的温度、湿度、凝露等环境要素,并智能地采取应对措施。这在以前也是无法做到的。”李欣说。 那么,在有了应用机器人辅助的智能电网项目后,电网运维工人的工作发生了啥变化? 6月1日当天,在110千伏乐城变电站文治开闭所,琼海供电局配电管理中心配电运维二班班长刘大荣和安全员张国刚,正在对开闭所内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人工巡查。 自乐城先行区智能电网项目一期建成后,两人前来现场巡查的次数屈指可数。但这并非他们对巡查工作不上心。“因为智能电网建成后,后方控制室实现了全程线上监控,一般情况下已经不需要人工介入了。”刘大荣说。 在传统电网时代,刘大荣和张国刚需要定期巡检线路上的各类设备。“我们十多个人,要巡查五六个镇的设备,工作量非常大。智能电网应用后,覆盖的区域内都不再需要进行人工日常巡检了。”刘大荣说。 在他看来,智能电网的定义,就是在电网运行中,尽可能减少人工介入,让更多工作从一线转入后台,“现在我们也在大力培养熟悉后台操作的运行人员,相信随着智能电网的全面铺开,未来一线人员的大量工作将被计算机接替。” 事实上,智能电网从发电端到输电和变电端,再到配电侧以及用电端等,均应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手段,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作为新一代的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地运行。 这是能自动化运作的智慧平台 “在智能电网项目中,数据无处不在。”琼海供电局建管中心项目经理曾力举例介绍,接入开关柜、电缆等设备本体的监测装置和局部放电传感器,可在线监测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连接配电房、电缆沟等设施的温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可在线监测设备运行的环境;而智能门禁、烟雾传感器、气体灭火装置,则可实现对设施的安防保障。 这些监测结果形成的大数据,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物联网,代替人工实现了对设备运行的24小时实时监控。 在文治开闭所内,海南日报记者就体验到了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的全过程。在刘大荣等人打开大门约10分钟后,开闭所内部温度明显升高。而安装在开闭所内的温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自动评估实时温度后,向空调发出了“增强制冷”的指令,所内的温度重新降了下来。
伴随着轻微的马达声,一个长相奇特的机器人,悬停在一台电力控制开关柜前,缓缓伸出长“鼻子”贴向柜面。几乎是同时,位于后方控制室的终端屏幕上,显示出检测区域局部放电的测试数据。检测到数值处于正常区间,机器人收回“鼻子”,沿着轨道,向下一个工作点继续移动…… 这是6月1日,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以下简称乐城先行区)的南方电网海南琼海供电局110千伏乐城变电站内,智能巡检机器人工作的场景。 作为我省首批建成的智能电网项目,乐城先行区智能电网项目一期目前已投运,利用实时数据、5G技术、数字电网平台、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一系列“黑科技”,使供电可靠率达99.999%,停电故障处理时间由30分钟大幅缩减至300毫秒。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建设智慧海南。”作为智慧海南的一部分,海南智能电网正全面融入海南“新基建”的建设发展中,为自贸港建设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并且,我省计划在2021年前基本建成省域智能电网,实现全省年户均停电时间降至8小时以内,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海南人民的用电质量将大幅提升。 智能电网的“智能”体现在哪? 这是新一代电力系统 在110千伏乐城变电站内,有一台利用轨道开展工作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虽然被叫作“机器人”,它却只有两只大大的“眼睛”和一个能伸能缩的“鼻子”。 机器人的两只“眼睛”分别搭载红外热成像仪和可见光摄像头,“鼻子”则搭载了局部放电测试仪等。这一套组合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变电站内设备的温度、地电波、超声波、开关状况、高压室环境等信息,并回传到总控中心后台。 “别看它小,却是我们的好助手。”看着机器人“一丝不苟”地执行工作,琼海供电局变电管理所官塘巡维中心站长李欣自豪地说,运维人员只需要预设好巡检点和巡检路线,就能通过主控室对机器人一键下达巡检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