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共话智能电网发展
时间:[2019-11-12 ] 信息来源:南方电网报 作者: 浏览次数:次
11月6日至8日,第一届博鳌智能电网国际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
南方电网公司倡议发起的这一国际论坛,以“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为主旨,以智能电网技术交流为基础,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能源转型发展、共绘智能电网蓝图的平台。
在论坛的主旨演讲和分论坛专题演讲中,政府、高校、行业机构、能源企业等代表围绕智能电网领域智能技术、数字化转型、智慧能源服务等诸多问题发表观点、探讨交流,为智能电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技术为智能电网建设赋能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进一步打造高效有活力的智能电网势在必行,其中智能技术的有效运用成为智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有效保障。
在博鳌智能电网国际论坛上,来自全球的电力智能技术领域专家纷纷畅谈国内外最前沿的智能电网技术发展方向,讨论推动电网转型过程中运用的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成功的示范性建设经验,并对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建设提出展望。
“运用智能技术提高电网处理、模拟、分析交互等能力,用创新实践为客户带来全方位的用电服务,这是智能电网的前进方向。”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允鹏表示,海南作为全国唯一的省域智能电网示范区,重点打造的“75111”工程已实现运维智能化、配网故障快速隔离和就地治愈等功能。据海南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符永锋介绍,目前海南电网正积极开展电网技术创新,未来将全面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
智能电网建设成型离不开合理的体系规划,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智能电网部副主任熊煌表示,该院正与南方电网公司携手,从“五大环节+四大支撑体系”提出相应的建设指标,致力于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南网智能电网体系。
除此之外,建设智能电网还需新型材料和可靠设备作为支撑,江苏神马电力公司研发中心副总裁刘超认为,在电气系统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解决输变电遇到的难点问题,将成为未来电网应用的必然趋势。
广特电气集团技术总工程师赵汝佳表示,普通的箱变现已无法满足智能电网的需求,合理使用智能箱变,能够实现监测、控制、保护和实时网络通信等功能,提高电网运维工作效率。
当电网规划理念与新能源产业、智能设备深度融合,构建了智能电网的大框架后,如何将现有的技术转化为电网创新实践,充实智能电网内涵,成为南方电网进阶研究课题。
柔性直流技术成为南方电网近年来研究实践的课题之一,“鲁西背靠背工程”“南澳岛±16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的成功落地,证明了灵活的柔直技术对电网智能化发展有极大作用。
“目前,柔性直流技术正应用在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工程、世界上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中。”南方电网公司高级技术专家许树楷表示,“柔直代表着直流输电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广泛应用将成为智能电网安全运维的有力支撑。”
主网架日益智能化之外,行业也越来越注重提升配网智能化水平。毕竟,这直接关乎到客户平均停电时间这一核心指标。深圳供电人在福田中心区已建成电网的基础上,奇思妙想地构建分布式自愈控制保护装置,用去中心化的思路方法来实现电网的高可靠性,建成了福田中心区供电高可靠性示范区,2018年户均停电时间缩短至2.5分钟之内。
深圳供电局基建部副主任韦波分享了一个案例,7月16日,深圳某变电站10千伏出线电缆故障,智能治愈系统迅速隔离故障,快速复电,全程仅用了264毫秒,极大地保障用户用电连续性,智能系统的有效运用为深圳电网可靠性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技术改变电网。可以预见,在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和智能电网日益完善的今天,客户电能使用将变得更智能、更连续、更安全。
数字化联通电网创造价值
如果说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智能电网建设是直接助推器的话,那么大数据的收集、提取和应用则是粘合剂。客观存在的海量电力大数据,通过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利用精准的算法得出合理结论,能为电网的建设运行提供巨大的价值。
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正在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希望通过建设四大业务平台、三大基础平台,实现两个对接,建设完善公司统一的数据中心,最终实现“电网状态全感知、企业管理全在线、运营数据全管控、客户服务全新体验、能源发展合作共赢”的数字南网。
“过去是上千个站点接入电网,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以及未来各类新型终端的布局,会有上百万甚至更多站点接入,原有信息系统无法支撑如此海量的数据访问,运算速度也会很缓慢。”一位南方电玩公司与会人员解释说,“必须依托于云计算的强大算力提升计算速度,并实现横向拓展存储能力以节约系统建设成本。”
鼠标轻击、耗时数秒,南方电网系统运行部自动化处的技术专家梁寿愚使用AI负荷预测模型,能够迅速生成一条电网负荷曲线。《2018年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负荷预测结果与年方式对比分析》报告表明,2018年,广东年度最高统调负荷,通过深度学习预测的准确率接近99%,超过传统人工预测的准确率。大数据下的人工智能,可以让电网人更加快速准备了解电网的属性。
这只是AI在电网应用场景的冰山一角。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分析、人脸识别、视频识别等诸多成熟的AI技术,已经在输电巡检、设备缺陷识别、客服热线等场景小试牛刀。
在广东,无人机巡线已经成为日常操作。广东电网公司机巡作业中心副主任李雄刚表示,自2015年以来,该中心机巡公里数总量达到45万公里。在中心建设运营的大数据平台系统中,海量数据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我们系统有个图片库,上面记录着各种各样的线路缺陷。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就能远程获悉线路安全状况。”李雄刚随便举了个例子。
在国际上,电力数据甚至能延伸至公共安全领域。美国OSI软件公司深耕电力行业多年,该公司大数据业务已经延伸到电力相关气象、消防等领域,为电力公司决策提供参考。“加州等易发山火区域,一旦发生火灾,当地的电力公司损失就大了。我们可以给电力公司提供数据分析,出台野火威胁指数,将潜在火灾风险进行分类,从零级到最高级,有助于他们提前部署,做好应急准备。”该公司osisoft总监安莫称。
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电网企业运用大数据,可以重新思考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并重塑企业价值创造方式。
智慧能源服务开启电能管理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