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当人工智能“邂逅”医疗会发生什么?
事实上,弗兰克·赫斯特也很看好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潜力。他谈到,中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各有优势,尤其是中医在慢性病、抑郁症的治疗管理方面,往往能从生活方式等各个角度着手,提供更加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
电子化的病例和健康记录的整合,使人们可以打破地域和信息分享的限制,大大改变医疗系统的服务模式和效率。通过电子病历的分享,让任何一位医生在几分钟内就能了解到患者的全部情况,用更短的时间拯救一条生命。
“在TPP参与的研究中,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做到比医生更早发现卵巢癌患者,帮助50%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得到早期确诊。”弗兰克·赫斯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能够在癌症等疾病的早诊早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预防和管理糖尿病这类慢性疾病,给人类提供很好的支持和辅助作用。
据了解,TPP在面向中国的智慧医疗系统中,对中医药的诊疗、开方都有所支持。比如,公司旗下的SystmOne系统,支持符合本地规范的中医病历书写,集成了针对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断编码”,以及在系统中配置“中医体质辨识问卷”。从而引导患者了解自身中医体质及中医体质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中医健康指导等。
“如果将人工智能和中医药做结合,让人工智能从中国数千年的中医文化中学习,有望为世界贡献出更多类似于青蒿素的卓越成果。”弗兰克·赫斯特指出。
“数字科技已经为公共卫生和健康领域带来了很多进展,但这一领域仍然期待发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11月7日,TPP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弗兰克·赫斯特在2019年《财富》全球科技论坛上表示,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该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挖掘来自医学的智慧,为全球医疗带来更大的贡献。
推动诊疗模式变革
由于一个医生的职业生涯中能够遇到的某个病种的案例次数并不多,缺少案例的医生经验相对不太充足,借助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预测相关疾病,帮助医生进行医疗诊断。
以TPP参与研发的电子衰弱指数(eFI)为例,正是一项针对老年群体的智能筛评系统。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以及多种慢性疾病叠加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老年群体晚年的脆弱状态,这便是衰弱综合征。
未来,医疗数据的共享将打破距离的限制,“一位身处大洋彼岸的患者,也可以便捷地接受北京的一位医生进行的诊疗。”弗兰克·赫斯特说。
弗兰克·赫斯特表示,“尽管TPP此前在英国等国家已经进行过老年衰弱指数的研究,但我们注意到,不同国家在人群特征、饮食习惯、气候、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用中国当地的数据来建立模型,可以使模型更加准确地适应本地需求,更有效地造福中国的老年人群。”
如果只将注意力放在表象的特定疾病上,仅仅治疗现有疾病的症状而忽略了衰弱,这不足以有效防治各种老年不良结局。此外对医疗机构而言,如果在未识别衰弱的情况下进行手术等常规的医疗干预,可能会对患者造成风险和危害,同时也会占用更多医疗资源。
当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正在快速发展,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给患者和医生带来更丰富和更智能的体验。TPP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健康数据库,包括英国过去70年的数据和5000万个患者案例,可以基于庞大数据做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研究,了解医生和病人的诊疗过程。